欧美一级爽aaaaa大片,国产精品成人自拍,国产999精品久久久,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公文范文 玉米機收減損技術淺議

玉米機收減損技術淺議

發布時間:2022-10-14 15:08:3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玉米機收減損技術淺議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玉米機收減損技術淺議

0引言

東遼縣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處丘陵地帶,耕地總面積為10.8萬hm2,機械收獲面積逐年增加,2021年該縣玉米種植面積為9.8萬hm2,雖受秋季多雨的影響,全縣機收面積仍舊高達7.8萬hm2。目前,東遼縣玉米收獲已基本實現機械化,2021年吉林省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92%,機收減損是降低玉米生產環節損失、增加糧食產量的重要措施。機械收獲雖能節本增效,但在機收環節損失率較高,農民比較抵觸。如何減少糧食機收損失率,成為機收能否被廣大群眾普遍認可并接受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分析玉米機收環節糧食損失產生的原因,堅持問題導向,有針對性地探索機收減損的有效舉措。

1機收損失分類

玉米機收損失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兩部分。直接損失為機收過程中造成的玉米果穗沒被收起和機械摘穗剝皮傳輸過程中造成的掉粒損失。間接損失則是在機收過程中因工作部件對玉米籽粒造成的各種損傷所引起的霉爛變質。霉粒嚴重影響糧食的品質和售價,也是需要重點控制的機收減損的一個方面。根據國家玉米收獲機行業標準來看,玉米機械的籽粒損失率≤2%,果穗損失率≤3%,籽粒的破損率≤1%,即使是符合國標的合格收割機,機收的糧食損失也相當驚人。

2機收損失產生的主要原因

2.1機械方面

目前,玉米機械收獲技術比較成熟,可一次完成摘穗、剝皮、集堆、莖稈粉碎還田等多項作業。分為自走式和背負式兩種,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和科技的進步,收獲機的性能也有了較大提升。但玉米籽粒損失率、果穗損失率和籽粒破損率大的問題仍未徹底解決。2.1.1玉米壟距與收獲機行距不相適應。一般常用型號玉米收獲機行距為70cm左右,所以收割地塊壟距應控制在60~80cm之間,進行機收作業的玉米壟距最好控制在65cm左右,壟距過大,易產生向前推倒或側向壓倒莖稈的現象,被壓倒的帶穗莖稈往往不易被收起,會被隨之通過的莖稈切碎裝置粉碎拋撒到田間,造成損失。東遼縣玉米田的壟距不統一,為玉米機收作業帶來難度。且加之地塊零星分散,地形復雜多變,這些都使玉米收獲機的糧食損失率很難降低,玉米機械收獲的工作效率也很難提高。2.1.2種植的玉米品種不適合機械收獲。農民喜歡種植稀植果穗大、產量高、成熟期長的品種,而機收則結合玉米生長整齊、成熟度一致、籽粒硬度較高、適當密植、包葉松散的玉米品種。所以要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種植適宜機收的品種,應選擇穗位較高,抗倒伏能力強,成熟后籽粒硬度較大、不宜斷穗、掉粒且果穗粗壯,適合密植,成熟期相對較短的玉米品種。吉林遼源地區遼科38、裕豐506等品種就比較適合機收。2.1.3其他方面玉米機收減損還應注意:1)分禾裝置配置不合理,易造成玉米莖稈折斷,導致玉米穗不能被收起,產生損失。2)摘穗板間隙過寬。正常情況下摘穗板前端間隙應該保持在32~35mm,后端應保持在35~38mm,否則容易產生掐尖現象。3)輸送機構末端結構不合理,或與果穗箱的位置配置不合適,易使果穗被甩丟產生損失。

2.2收獲時期選擇不合理

玉米進入成熟期后,要在完熟期開始機械收獲。適時收獲可統籌機具調度和人力安排,加快機收進度。還可增加玉米籽粒重量,降低機收損失。在玉米生產中過早或過晚收獲都會對玉米產量和品質帶來不利影響。當玉米包葉變黃,籽?;砍霈F黑帽,并出現固有光澤時,可以認定玉米成熟,可以機收。在玉米完熟期即可進行機收作業,若在枯熟期收獲,損失較大。主要是枯熟期玉米秸稈干枯質脆,易倒伏;玉米在枯熟期秸稈變脆,包葉松弛,穗尖裸露,進行機收作業時,果穗易掉粒,也易破碎。

2.3機械操作方面

2.3.1操作人員操作水平不高。玉米收獲機組進地作業涉及很多方面,既需要拖拉機駕駛技術,還需要收割機操作技術,因為其涉及摘穗機構、剝皮機構、集穗機構、粉碎機構等眾多機構,對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操作人員需取得收獲機駕駛證方可從事機收作業,還要掌握收獲機使用、維修、保養等方面的基本知識,使機器隨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保證收割機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減少糧食損失。2.3.2不能正確調整摘輥間隙。適當調整摘輥間隙才能使摘輥正常作業,間隙一般應控制在13~20cm范圍內,莖稈較粗,果穗較大,種植密度也較大時,間隙要大,反之要小。只有機手在機收作業時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作出調整,才能減少糧食損失。2.3.3不能正確調整剝皮壓送器剝皮壓送器的作用是將果穗壓在剝皮輥上,方便剝皮輥上釘齒撕開包葉進行剝皮,同時向下撥動果穗。要合理控制壓力,當壓力過大時,籽粒破皮掉粒現象嚴重,損失增大。壓力過小時,果穗剝凈率下降,輸送能力不足。2.3.4不能及時卸糧。在收獲作業時要求機手要注意觀察,時刻掌握作業進度和集穗箱裝糧情況,當集穗箱快裝滿時就得及時選擇合適的地形停車,切斷動力停止機收作業,安排運糧車及時卸糧。否則會因集穗箱中的玉米過滿溢出,導致玉米穗掉落,產生損失。2.3.5不能正確收獲倒伏玉米。在生產實踐中,總會碰到玉米倒伏的情況,順壟倒時要逆倒狀方向收割,橫壟倒時可延壟正常收割。這些都是在實際生產中會碰到的情況。在收割倒伏玉米時,要及時調整收獲機摘穗裝置,使摘輥前端處在工作允許的最低位置,同時調整扶禾器,使其盡量靠近地面,收獲機的作業速度也應較正常收獲時慢一些,這樣有利于收割機收凈倒伏的玉米穗。對于倒伏嚴重的地塊,還可加裝倒伏秸稈扶禾器輔助進行收獲。

3采取的應對措施

3.1采用規范化種植

當前,東遼縣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不利于玉米規范化種植的推廣,限制了大型玉米收獲機的使用。為了整合資源,增加農民收入,就需要當地政府積極引導農民參加合作社,改變農業經營模式。政府部門要積極推進土地流轉,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要在合作社或農機大戶中推廣集中連片種植,開展玉米規范化、標準化種植。既要統一玉米品種及種植模式,還要統一植株行距,應盡量規范一致,這樣有利于玉米聯合收獲機進地作業。對于一些特殊地塊,還應進行宜機化改造,政府要加大農田建設投資力度,改進基礎設施建設,使地塊整體上適合機收作業。

3.2加強對操作手的培訓

機收糧食減損,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的工作,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需要穩定的人員隊伍和生產經營模式,既要提高勞動者的技術水平,還要保持人員相對穩定,不斷積累經驗持續推進。1)要做好宣傳工作。必須在全社會營造“減損增糧”意識。要讓廣大群眾清楚我國糧食供給緊平衡的現實。僅2021年我國就進口糧食1.64億t,地方政府需要對糧食供給有清楚的認識。東遼縣作為產糧大縣,既要擴大糧食生產,提高總產量,還要減少糧食損失,做到顆粒歸倉。機構改革后,鄉鎮成為推動本地糧食生產的主角,需動員鄉鎮相關部門和基層工作人員增強節糧減損意識,既關注機收效率,更關注機收質量,要強化責任落實、宣傳引導和督導檢查,使糧食機收減損工作落實到位。2)要抓好技術培訓??h農廣校、農機推廣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針對糧食減損問題組織開展相應的技術培訓,增強專業合作社法人,家庭農場負責人和種糧大戶對糧食減損的重視,提高機手的節糧減損操作技能和職業素養。農機推廣部門要利用農閑時間邀請廠家專業技術人員或業內專家對機手進行技術培訓,采用理論、參觀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培訓模式,提升機手操作使用玉米收獲機的能力,要通過培訓提升農機手減損節糧意識和責任心,打造出一支技術好、素質高、責任心強的機手隊伍。

3.3要準確確定機收作業

適時開展機收作業,有利于搶抓農時,減少糧損,確保豐收。東遼縣農業部門要在秋季組織農技專家與合作社聯動,及時深入到田間地頭,做好技術指導。農技專家要結合自身的專業技術知識,根據當地的氣候和作物品種特點合理確定機收作業時間,并將確定機收時間的意見建議上報給農業主管部門,農業主管部門依據專家建議組織全縣農民適時開展機收作業,爭取在最合適的時期開展機收作業,使機收損失降到最低。

3.4要引導農民選購優質農機裝備

品牌機械雖然價格較高,但作業質量有保證,作業效率較高。要通過購機補貼政策引導和鼓勵農民購置先進適用、安全可靠、操作簡便的收獲機械。要引導生產企業推進技術進步和產品提檔升級。要讓當代最好的農機技術成果全面應用到農業生產實踐中,保證機收作業又好又快完成。

3.5作業前要做好收獲機調試工作

進行機收作業時應根據作業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收獲機的作業參數,使機組順利作業,在保證作業效率的基礎上減少糧食損失。確定適宜收獲作業期后,機收要執行玉米作業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程,做好玉米收獲機的維修保養,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好玉米收獲機,使機具達到良好的工作狀態,盡量減少機收環節落粒、丟棒、破損、破碎等損失。1)合理選擇行走路線。收獲機作業時保持直線行駛,避免邊轉彎邊作業,應根據地形選擇合適的作業線路。轉彎時應停止收割作業,作業時采用倒車法轉彎或兜圈法轉彎。2)合理選擇作業速度。合理控制收獲機轉速是機收減損的關鍵,作業時要根據收獲機自身喂入量、植株密度、植株高度、秸稈干濕度等因素合理選擇作業速度。一般情況下,先低速作業,然后再適當提高速度,最后采用正常速度作業,同時觀察扶禾、摘穗、剝皮機構是否堵塞。作物濕度大時,應降低速度,作物較干燥時適度提高速度。3)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作業幅寬或收獲行數。為提高作業效率,應在負荷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滿幅作業,保證作物喂入均勻。喂入量不均勻會影響作業質量,增加損失率和破損率。4)保持一定的留茬高度,一般高度要小于80mm。既要保證秸稈粉碎還田質量,又能避免刀具過低著地造成損壞。5)根據作業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摘穗機構的工作參數。常用的摘穗輥式摘穗機構收獲損失率較大,籽粒破損率較高,需合理確定轉速。轉速過低,果穗與摘穗輥接觸時間較長,被啃傷的幾率會增大;轉速較高,果穗與摘穗輥碰撞激烈,掉粒的幾率會增大。需合理調整摘穗輥間隙,間隙過小,碾壓和斷莖情況較重,粗秸稈還易堵塞;間隙過大會使果穗被啃傷,使掉粒損失增加。6)做好剝皮裝置的調整。摘穗剝皮型玉米收獲機,試割后,通過調整剝皮輥間預緊壓力使剝皮機構正常工作。預緊壓力過大,傳遞動力就越大,籽粒損傷率和破碎率就越大。還要調整好壓送器與剝皮輥之間的間距。間距過小,玉米果穗與剝皮輥的摩擦力較大,雖剝凈率較高,但單果穗易堵塞,果穗損傷率會增高,落籽率也會增加。剝皮輥一般傾斜11°左右,如果傾角過小,果穗停留時間長損傷率和掉籽率也會增加。

3.6要進行機收試收作業

收獲機正式開始收割作業時,要選擇合適的地塊試割。對機器現有的技術狀態進行一次全面的現場檢驗,看收獲機各部分是否存在故障,根據作物品種特性和實際效果再進行必要的微調,使作業質量達到農戶要求。收獲機進入待割地塊后,先接合動力,讓機器緩慢運轉,待收獲機工作正常后,再掛上低速擋前進。加大油門,當機器達到額定轉速后,松開離合,使機組前進。正常速度試割20m后,停機,檢查收獲果穗的剝凈率、籽粒損失、破碎程度、含雜情況,是否有漏割和堵塞情況,各部分作業是否正常。如有問題,繼續調整,再試割再調整,直到效果滿意為止。

4結語

為了減少糧食機收損失,詳細分析了在玉米機收環節產生糧食損失的主要原因,重點分析了機械方面的原因、機手的人為因素、傳統耕作方式和經營方式對機收減損的影響,并對存在的問題采取了相應的措施,通過加強機具各部件的調整、加強機收減損宣傳、加強人員培訓、改變經營模式和耕作模式等舉措,使玉米在機收作業環節的糧食損失率盡量降低,通過節本增效增加農民收入。

作者:于乃群 任寶柱 單位:東遼縣甲山鄉綜合服務中心

優秀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阳县| 同江市| 元氏县| 包头市| 且末县| 牙克石市| 湖北省| 嘉峪关市| 临夏市| 凤冈县| 永定县| 泰顺县| 阿合奇县| 仁布县| 扶沟县| 太原市| 沙田区| 株洲市| 张家口市| 天津市| 梁山县| 宣武区| 乐安县| 阿坝县| 中超| 娄烦县| 浦东新区| 团风县| 德阳市| 叙永县| 阿合奇县| 旅游| 师宗县| 德格县| 偃师市| 明光市| 阿尔山市| 玉溪市| 通州市| 岳普湖县|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