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7 11:37:0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互聯網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淺議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在互聯網背景之下,老師作為教育改革的領軍人物,在實際的課堂當中,應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和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使得學生的寫作水平往更高的階梯跨越。
(一)拓展寫作的思路
不同的學生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存在明顯的差異,很多學生生活和學習的路徑比較單一,對生活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較弱,學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思緒比較貧瘠,僅僅是憑借閱讀的方式積累寫作素材,通過仿寫的形式獲取寫作經驗,從而導致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存在“下筆難、思路斷斷續續”等情況。傳統的寫作教學課堂當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老師的寫作教學手段單一,實施的教學活動缺乏趣味性元素的融入,使得寫作課堂氛圍沉悶乏味,從而使得學生的寫作思路受到限制。而在“互聯網+”背景之下,老師獲取教學資源的途徑更加廣闊,通過文字、視頻等內容刺激學生思維的發散,使得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從而為學生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思路,使得寫作的內容更加豐滿。
(二)降低寫作難度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少,這決定了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小學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學生所累積的漢字量少,再加之字形結構復雜多變,對漢字累積的量和質不到位,為學生的寫作增添了一定的難度。而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寫作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打破傳統的寫作模式的桎梏,學生可以通過語音輸入的方式或者拼音輸入的方式進行寫作,提升寫作的速度,突破由于“寫字難”的瓶頸。
(三)促進學生個性化寫作
傳統的寫作課堂教學當中,實現寫作教學的步驟極為復雜。老師在課堂上占據大量的時間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通過命題、寫作、批閱、評改等多個環節。由此可見,傳統的寫作課堂缺乏一定的時效性和靈活性。在“互聯網+”背景下,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能夠大大縮短老師評改作業的周期。老師可以通過多個學習平臺給學生發布寫作任務,學生從多個渠道獲取寫作資源,加強對資源的有機整合,通過消化吸收轉化成為寫作素材,在寫作過程當中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實現自我表達、將具有個性化和創意性的寫作思路以文字的方式呈現。學生將寫作內容上傳至學習平臺,老師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批閱,提出建設性意見,給予學生科學的引導,學生通過針對性修改,使得寫作水平實現質的飛躍,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四)推動寫作教學模式的改革
傳統寫作教學模式的弊端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之下逐漸顯現,與當前寫作教學所倡導的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語文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領路人,應該走在時代的前端,通過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從而推動寫作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提升寫作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構建高質高效的小學語文寫作課堂。
二、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
(一)課前收集豐富的寫作資源
在“互聯網+”背景下,各類信息資源通過有效地分類和整合,以大數據的形式呈現,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一個巨大的資源參考庫。老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活動之前,可以通過相關的學習平臺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提前收集豐富的寫作資源,優化課前組織,從而使得課堂寫作教學活動能夠開展得更加順利。比如,在教學統編版四年級下冊《我的動物朋友》這一寫作內容時,老師在線上給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以“我的動物朋友”為主題,收集動物朋友的照片等。提前獲取多樣化的資源,對動物朋友的外形特點以及動物培養的生活習慣等進行了解,加強對寫作文章的構思,為課堂寫作教學做鋪墊。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在課前導入換環節首先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動物圖片,然后輔以陳述:“動物和人類是最為要好的朋友,動物和人們在和諧相處的過程當中構建深厚的友誼,欣賞了這么多的照片和視頻,哪一個畫面讓你感觸最為深刻呢?”學生可以就自己的感悟、體會在課堂上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師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提前準備的內容,以視頻或者圖片的方式呈現“我的動物朋友”,在播放內容的同時可以細致地講述我和動物朋友之間的快樂互動、點滴故事。通過這一系列教學活動,營造輕松、愉悅、有趣、有愛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活躍學生的寫作思路,刺激學生寫作思維發散,老師通過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掌握介紹動物朋友的方法。學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可以抓住動物朋友的典型特征進行描寫,從動物朋友的外形、神情、動作等方面進行細致的刻畫和介紹,從而使得寫作的內容更加生動、傳神,提升寫作質量。并且通過對這一主題內容的寫作教學,提升學生愛護動物、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二)提升信息素養,創新教學方法
老師個人的教學素養和教學水平對于教學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部分老師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仍然沿用傳統的、僵化的教學手段實施寫作教學,老師缺乏與時俱進的能力,在課堂當中對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并不充分,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老師應該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不斷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熟練地掌握信息技術的運用方法,積極轉變自己的角色定位,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教學的組織者,積極引導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結構,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重視啟迪學生的智慧,加強與學生的探討和交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從而使得學生的寫作之旅能夠更加順利、暢通無阻。比如,在教學統編版四年級上冊“寫觀察日記”這一寫作主題時,老師可以從回顧之前的課文內容,導入新課教學。該單元教學的側重點則是注重對學生觀察方法訓練,引導學生進行日記寫作。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以視頻、圖片等形式讓學生回顧盧鋮筆下的雪,葉圣陶爺爺眼里的爬山虎以及法布爾眼里的蟋蟀。然后老師進行陳述總結:“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只要你仔細觀察,認真發現,就能夠找到各種各樣的驚喜,寫作的靈感大部分都是來源于生活,今天我們則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入手,通過仔細觀察,找尋生活當中的感動和驚喜。”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觀察的對象,然后明確具體的寫作要求和寫作任務,讓學生在明確目標的指導之下,通過連續的觀察,獲得更多的觀察體會和觀察感悟。學生可以觀察螞蟻搬家的過程、可以觀察植物從播種到發芽破土然后長苗的過程,可以觀察一棵樹的樹葉在秋天顏色的改變過程。老師可以要求學生通過拍攝記錄觀察對象的變化過程,然后將自己的觀察日記和觀察視頻一同上傳到學習平臺,讓老師及時檢閱。通過這一系列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老師通過創新教學方式,使得寫作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三)開展多樣化的寫作教學形式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當中,老師的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和老師之間缺乏互動、探討使得教學氛圍沉悶,枯燥,學生對寫作任務比較敷衍。而在“互聯網+”背景下,老師應該懂得靈活變通,通過將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進行有效銜接,有機結合,突破傳統寫作教學模式的壁壘,給予學生更寬闊的空間展示自我,發揮自己的才能;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在這一過程當中,使得學生的思維火花更加絢麗多彩。比如,在教學統編版四年級上冊“記一次游戲”這一寫作主題時,老師可以將游戲教學法和信息技術進行融合,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游戲的規則、玩法和勝負制度,在這一基礎之上,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游戲過程當中增強感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通過游戲活動,老師立足于這一核心基點,從游戲的設計、游戲的實施、游戲的開展、游戲的感悟等多個方面著手進行寫作。又或者在教學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生活萬花筒”這一寫作主題時,老師可以加強情境教學法在寫作課堂當中的運用。老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生活和學習當中有趣的視頻和照片,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引導學生慢慢回想照片當中具體的事件。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渲染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更多的情境共鳴。接著老師通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當中,最難忘的事情是什么?獲得了怎樣的感悟?”通過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的智慧,讓他們將自己的視角延伸至生活中,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事件是值得自己感悟的,通過表述來確定具體的寫作方向。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一個思維導圖,讓學生按照思維導圖理清楚自己寫作的基本框架與思路。而學生在創作的時候,教師還可以不斷放映一些圖片,使得學生能夠在寫作過程當中融入真情實感,從而使得寫作文章更具有可讀性。
(四)加強學術交流
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事物存在不同的看法,每個學生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有自己的特色,具有一定的特長,老師在寫作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注重教學交流,安排互相批改作文,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加強學術交流,構建充滿學術氛圍、文化氣息的課堂。比如,在教學統編版四年級上冊“我和過一天”這一寫作主題時,關于充滿奇幻色彩的寫作內容,老師首先可以給學生播放多媒體素材,通過不同的神話人物帶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大膽地想象著自己和具體的神話人物在同處一天所發生的趣事。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探討,進行深度的交流,然后各自可以對自己的奇思妙想進行寫作,以文字為載體,將自己的思路呈現。在完成寫作任務之后,同學之間可以相互借鑒、相互批改,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身的不足。如上,教師通過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的寫作思維不斷延伸,會讓他們將自己的腦洞徹底打開,會不由自主地闡述自己更多的寫作想法與方向,精益求精,使得他們的后續的寫作實踐更加具有學術氣息。而學生在展開這種學術交流時,教師也應該加入其中,適當地點撥學生,讓學生討論與交流的方向更為多元,層次更高。比如學生在討論與“魯迅”過一天時,他們只會想到不斷地寫文章,或者說寫什么樣的文章。那么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回顧或者閱讀魯迅先生寫的一些文章,比如《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讓學生從書本中看一看魯迅先生的“兒時生活”,想象自己和閏土抓鳥、在百草園斗蛐蛐、抓斑鳩的情形等。這樣就讓他們的寫作內容更加豐富了,而他們筆下的魯迅形象也更加完美了,這樣便能展現整個作文的學術性。
三、總結
總而言之,文章主要從“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意義著手,對“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途徑進行詳細闡述,具體可以從課前收集豐富的寫作資源;提升信息素養,創新教學方法開展多樣化的寫作教學形式;加強學術交流等方面著手,推動小學寫作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玲霞.“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教學[J].家長,2021(27):98-99.
[2]董亮寧.淺談“互聯網+”背景下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J].新課程,2021(35):114.
[3]鄭劭.“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優化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2):157-158.
作者:柴愛琴 單位: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長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