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03 08:00:4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寶寶便秘怎么調理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其實知道“上火”是怎么回事的媽媽并不多。趕緊來了解一下,并掌握這些實用的去火妙招吧。
什么是上火呢?
上火是中醫和民間的說法,小寶寶是上較容易上火的人群,這是由小寶寶心、肝火旺盛,脾、肺、腎相對虛弱的體質特點決定的。夏季天氣炎熱,寶寶體內水分流失多,脾胃容易受涼,父母更應多注意,避免寶寶上火。
上火有哪些表現?
口舌生瘡:寶寶上火后大都會出現口角糜爛、干裂、嘴唇起皰疹口腔潰瘍等癥狀。大便干結:有的寶寶上火后會引起便秘,大便酸臭、發紅,小便赤黃。
眼屎增多:寶寶眼內分泌物增多,尤其是早晨起床時,眼角會有眼屎,過多時會粘住眼瞼。皮膚干燥:寶寶長期上火,皮膚會變得干澀,頭發枯黃。
如果寶寶食用刺激性的和肉類的食物比較多,就容易上火:也有些寶寶天生屬于肝火旺盛的類型,脾氣急躁易怒,經常上火。
母乳喂養的媽媽應多注意自己的飲食:喝配方奶的寶寶應該多喝水;已經添加蔬菜汁、新鮮果汁的寶寶可以適當多喝點。
多吃梨汁、甘蔗汁、百合等潤肺潤胃的食物,能有效緩解流鼻血、口瘡、便秘。
平日里多給寶寶吃苦瓜、西瓜、綠豆湯或者用西瓜皮煮水喝,用蓮子心泡水喝,都可以清火、除躁。
盡量少給寶寶吃冷飲,以及芒果、荔枝等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
寶寶上火會發燒嗎?
寶寶上火一般不會發燒。但是如果寶寶長期上火,脾胃受損,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發熱,甚至是反復性發燒。但是這種發燒多是低燒。
寶寶上火需要去醫院嗎?
一般情況下,只需在家調理,如果出現日久不愈的口瘡、口臭、便秘、磨牙、多汗等較為嚴重的癥狀,或者孩子的精神狀況很差,那么就應該帝寶寶到醫院檢查并治療。
怎樣為寶寶去火呢?
除了飲食調理之外,媽媽可以通過推拿按摩的方式來給寶寶清熱去火。
推拿按摩去心火
寶寶上了心火,常會煩躁不安,睡眠不踏實、多夢、來回翻身,甚至睡覺的時候出現抽搐。
穴位位置:中指末節螺紋面。操作手法:左手握住寶寶的手,使其手指向上,手掌向外,用右手拇指自寶寶中指掌面末節指紋起推向指尖。每天3~5分鐘,連續三天。
穴位位置:食指末節螺紋面。操作手法:左手握住寶寶的手,使其手指向上,手掌向外,用右手拇指自寶寶食指掌面末節指紋起推向指尖。每天3~5分鐘,連續三天。
穴位位置:寶寶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直線。操作手法:用右手食指、中指二指指腹,從腕橫紋起,推至肘橫紋,稱清天河水:每天3~5分鐘,連續三天。
穴位位置:腳底的凹陷處。操作手法:用手揉涌泉穴,稱為揉涌泉。每天3~5分鐘,連續三天。
推拿按摩清肝火
如果寶寶出現眼屎,甚至出現了耳朵疼、便秘,小便發黃,寶寶可能是肝火旺盛。
穴位位置:大腸穴在食指靠近拇指側邊緣,從食指指尖至虎口條線。操作手法:媽媽可以用拇指或食指在左手的大腸穴上,直線來回推動按摩3~5分鐘。
穴位位置:太沖穴在足背第1~2跖骨結合部的前方凹陷處(趾縫間上1.5寸)。操作手法:以拇指稍用力在太沖穴上摁3~5次,稱掐太沖。對于肝火旺盛的寶寶,媽媽可以經常幫寶寶摁摁這個穴位,對緩解各類上火癥狀很有效。
(注:清肝經、清心經、清天河水。對于肝火旺盛的寶寶效果也不錯,媽媽可以連同以上兩套按摩一起做)
推拿按摩去胃火
寶寶脾胃有火,會生口瘡,有口臭、流口水,而且口水較黏、拉絲比較長,食欲也變差。
穴位位置:脾經位于寶寶拇指末節螺紋面。
操作手法:左手握住寶寶的手,使其手指向上,手掌向外,然后用右手拇指自寶寶拇指掌面末節指紋起推向指尖,稱為清脾經。每天3~5分鐘,連續三天。
穴位位置:在大魚際橈側,赤白肉際處。
操作手法: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稱為清胃經。
穴位位置:腹部
他的身長體重
出生后第6個月,寶寶的體重月增長600克 左右;身長月增長2.0 ~3.0厘米,頭圍月增長約0.8厘米。滿6個月時:
他的吃喝拉撒
在保證奶量的前提下,可以給寶寶試著添加輔食啦。每天可適當添加一次泥糊狀食物,比如強化鐵的營養米粉、蔬菜水果泥等,按照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從細到粗、從單一到多種的原則添加,讓寶寶慢慢適應,如果寶寶不愿意吃,別強迫他,可以過一兩天再試。
寶寶對周圍的環境更加好奇,白天比較興奮,活動量增加,夜間睡眠比以前香。每天需要睡14~16個小時,白天睡2~3次,每次0.5~2小時。
這個月的寶寶想要大小便,會發出信號,比如發呆、瞪大眼睛、打冷戰等。如果已經開始添加輔食,大便會有變化,比如變綠、有未消化殘渣,次數變多或者變少。
開始給寶寶吃輔食了,他怎么總是往外頂呢,是不是不愛吃???
剛開始給寶寶添加輔食時,寶寶可能會用舌頭往外頂食物,這并不代表寶寶不喜歡吃哦,而是一種先天反射(吐舌反射),此時要耐心地繼續給寶寶喂食,讓他適應這種新的方式,吐舌反射會隨年齡增長慢慢消失。
添加輔食以后寶寶有點便秘了,這可怎么辦?
寶寶適應輔食需要一段時間和過程,在這段時間內,便秘是較常見的癥狀,屬于功能性便秘,一般經過生活作息等的調理可以痊愈。媽媽可以試著改變一下輔食搭配,比如增加一些水果泥或者蔬菜泥,增加食物中的纖維素,對寶寶的排便非常有好處。
快半歲的寶寶需要穿鞋子嗎?
這個月開始,寶寶腿腳的活動(如蹬腿、踢腿、扶站等動作)比以前明顯增多,可以給寶寶準備一雙合適的鞋,最好選擇鞋底柔軟而有彈性的鞋,大小以最長腳趾與鞋尖相差一指為宜,寬度以腳最寬處不緊為宜。當然了,不穿也沒關系滴。
寶寶快6個月了,比他小1個月的寶寶都出牙了,怎么他還沒動靜?
一般情況下,寶寶6個月左右會長出第一顆牙,但是,乳牙萌出時間的個體差異很大,有的寶寶可能在第5個月小牙齒就露頭了,有的寶寶快1歲了牙齒還沒影子。這種差異是正常的,別太著急啦。
人家的寶寶都能睡整覺了,怎么我家寶寶夜里還要醒好幾次呢?
其實,每個寶寶晚上應該睡多少,白天應該睡多少,應該睡幾覺,并沒有統一標準。夜里睡整覺的個體差異更是非常大,有的寶寶剛出生沒多久就能睡整覺了,而有的寶寶可能會頻繁夜醒。寶寶晚上睡醒后,不要太過積極地去安撫他,使他能盡快再次入睡,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只有耐心等待。這樣的寶寶一般2歲半到3歲以后就能睡整覺了。
寶寶好像有點枕禿,是不是缺鈣,該怎么補?
放松,不必太緊張!小嬰兒出現枕禿比較常見,其原因絕大多數和缺鈣或者缺乏微量元素無關。枕禿的原因是寶寶每天躺在床上的時間比較長,枕部頭皮受到反復壓迫和磨擦造成的,特別是胖寶寶,因為出汗多,更容易出現枕禿。等到寶寶可以坐起來后,頭皮受磨擦的機會就會減少,枕禿也就會慢慢消失了。
甜蜜游戲時間
這個月的寶寶已經知道爸爸媽媽是他最親近的人,他最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親子之樂,對培養寶寶友善開朗的性格很有好處哦!一起試試這個快樂的游戲吧:
爸爸雙臂騰空抱寶寶,一邊做蕩秋千的動作,一邊唱:“蕩秋千呀蕩秋千,一會兒高來一會兒低”;
寶寶玩兒得高興時爸爸迅速把寶寶遞給媽媽:“寶寶飛啦,寶寶飛啦!”
媽媽接過寶寶,抱著寶寶,一起蹲下、站起和旋轉。
可以試著坐坐啦 寶寶靠著東西可以坐穩些,雙手在前支撐可獨坐一會兒,有時他會像個小蝦米,頭扎到腳丫上,用嘴啃腳丫。仰臥時,輕拉他的腕部能坐起來。他喜歡把兩腿伸直舉高,不停地踢蹬,有的寶寶還喜歡在大人腿上蹦跳。
知道自己的名字啦 在寶寶旁邊叫他的名字,他知道轉頭看,到處找??吹绞煜さ娜嘶蛲婢邥r,會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
開始有點認生啦 看到熟悉的人,寶寶會興奮、微笑、伸手要抱,看到陌生人會把臉撲向媽媽懷中,害怕或者哭鬧。寶寶也會看大人們的臉色了,喜歡親切的微笑和話語,看到嚴肅的表情,會不安地扎在媽媽的懷里不敢看。
誠誠:3歲寶寶腸胃不好(從小便秘,三四天大便一次),是不是可以每天早上喝點小米粥來調理呢?
營養專家:三歲寶寶喝小米粥完全沒有問題。便秘原因甚多,先檢查寶寶的飲食習慣好不好,比如蔬菜吃得是否夠多。孩子吃一點粗糧豆類是無害的,不要以為他們只能白米精白面。您想想,中國人大量白米精白面也就30年時間而已,古代根本沒有這么精的糧食,孩子們都是怎么長大的?
平凡de幸福:最近聽人說給孩子吃羊胎盤可以開胃,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吃?
營養專家:絕對不建議孩子吃這些含有激素的東西。老百姓天天擔心雞肉有激素、魚肉有激素,自己還專門找這種真正會干擾兒童激素平衡的東西給孩子吃,真是想不通。
小國芳:請問3歲的小孩在早上去幼兒園之前(因為時間關系)在空腹的情況下喝溫鮮奶好嗎?還有,水煮蛋能不能跟鮮奶一起吃呢?
營養專家:如果孩子一直都在接觸乳制品,空腹喝奶沒什么關系。記得喝奶之前先給他喝點溫水,滋潤一下消化道。只有喝奶腹脹的人要注意,不能空腹喝。
水煮蛋和牛奶一起吃無害。只不過單用這兩樣當早餐還不太夠,最好能加點主食和蔬菜。
云云:我家女寶寶出生時5斤1兩,身高48厘米,4個月時不到11斤,身高59厘米。她經常發生尿路感染和腹瀉,本來出生后胃口就小,腹瀉后吃奶量更少,一天500毫升都不到。一直母乳喂養,是不是應該給她補鈣?我是不是應該補充綜合營養素?
兒科專家:要查清孩子反復發生尿路感染和腹瀉的原因,補鈣之類的都是次要的。綜合補充營養當然是應該的,但僅憑這么簡單的敘述是不可能給出營養方案的。
kittyzhao8205 :寶寶不愛吃任何肉類食物,光吃白飯、湯(葷湯吃的)、白粥之類的,感覺營養不夠。需要額外補充其他東西代替這些食物的營養嗎?另外,寶寶患有過敏性咳嗽,吃抗過敏藥(開瑞坦)期間可以吃維生素片嗎?
兒科專家:肉類可以用蛋、奶、大豆代替;抗過敏藥物和維生素片無沖突。
雨蓁:小孩子晚上睡覺老磨牙是怎么回事呢?去哪個科看比較好呢?
兒科專家:口腔科。
快點好:寶寶3歲2個月,在上個月高燒后胃口一直不好,吃東西只吃一點點,老說沒有胃口,連平時最愛喝的牛奶也喝得很少,他會不會有什么問題?
兒科專家:孩子食量下降的時候,先保障其維生素的供給量,一天吃1片〜2片小施爾康。
什么是小兒腸絞痛?
小兒腸絞痛,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腹痛之一,主要表現為小兒突發哭鬧、焦躁不安,呈陣發性反復發作,大多數發作時間不足20分鐘,之后又有反復發作的可能,間歇期無異常體征出現,或偶有合并惡心嘔吐等癥狀,長期隨訪沒有發現明顯的生長發育遲緩或器質性疾病,臨床醫生往往做出小兒腸絞痛的診斷,它是小兒發育過程中自然發生的自限性疾病。
為什么腸絞痛會“青睞”兒童呢?
小兒腸絞痛可發生于兒童期內的任何年齡,但以3~4個月小兒的發病率最高。這是因為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對腸管運動功能的調節還不穩定,導致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常占優勢而導致腸蠕動加強,從而促使腸管痙攣而腹痛。在這種生理條件下,遇上特定的誘發因素:寶寶發生食物過敏,特別是大分子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等;寶寶機體局部受寒,或飲食不當、飲食無節制以及消化功能較弱、腸道內存有不消化食物;腸道內積寄生蟲產生的毒素,或蟲體本身對寶寶消化道產生的刺激;寶寶腸道內大便積存,出現便秘癥狀。在如此“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出現無法完全消化的食物在腸道內開始發酵,并產生對腸壁具有刺激作用的氣體,或由于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引發腸道肌肉出現一過性痙攣,造成腸道內容物暫時無法通過,導致近端腸管劇烈收縮,或引起腸道蠕動出現紊亂現象,而出現小兒腸絞痛。
五點巧識小兒腸絞痛
小兒腸絞痛屬于兒童功能性腹痛的一種,那么怎么辨別呢?
1.腹痛常常突然發作,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可從數分鐘至十幾分鐘不等,多半不經治療可自行緩解,間歇期無異常;
2.疼痛部位以臍周疼痛為主,腹部觸診可見腹部肌肉不緊繃,較為柔軟,壓痛不固定。
3.腹痛發作時不伴隨如多次嘔吐、吐血、咳喘、發熱,或尿頻、尿痛等;
4.腹痛可反復發作,每次發作時癥狀比較相像,但腹痛程度常常不一樣。
5.腹痛常在排便或排氣后自然緩解或消失,腹痛間歇期間又找不到異常癥狀。
中醫支招“消滅”小兒腸絞痛
在傳統醫學中,小兒腸絞痛屬于“腸氣病”“腸痛”“盤腸氣”范疇。多因小兒護理不當,風寒邪氣侵入腹部或臍部,停于腸道,寒主收引,造成腸道氣機凝滯,血脈不通,不通則痛;或因小兒飲食無節制,或食物攝入過多,造成消化不了的食物在腸道中積滯,導致中焦氣機郁結不通,引發氣機升降失常,導致患兒腹部出現突發性劇烈腹痛。
中醫治療有寒熱虛實之分,臨床以寒凝氣滯、乳食積滯兩個證型最為常見,以調理氣機、疏通經脈、溫中散寒、消食化積導滯為治療原則。
如果在家里寶寶突發小兒腸絞痛怎么辦呢?下面向大家介紹幾種簡便而有效的中醫外治法。
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是建立在中醫學整體觀念的基礎上,以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為理論指導,運用各種手法刺激穴位,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以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對功能性小兒腸絞痛療效獨特且無創傷性,容易被寶寶接受。
選穴:清大腸經2~3分鐘,補脾經2分鐘,揉板門1分鐘,按揉足三里、承山各3分鐘,摩腹3分鐘。
操作方法:從虎口推到食指側線(清大腸經)2~3分鐘;用拇指或中指端旋推手掌大魚際中部(板門)1分鐘;拇指面沿寶寶拇指橈側緣向掌根直推(脾經)2分鐘;用拇指指腹分別于寶寶足三里、承山穴處按壓(一按一放,動作和緩,力度輕柔),每穴3分鐘。接著將掌心放于寶寶神闕穴(肚擠眼)施加一定的壓力,以神闕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按揉100次左右,然后逆時針方向按揉 100 次左右(要求動作和緩,力度適中,按摩的時候手掌帶動臍周圍的皮下組織,達到腹部微有熱感、無明顯不適為宜),按摩范圍可以由神闕穴逐漸擴大至整個腹部。
敷臍療法
中藥敷臍療法是通過皮膚對藥物的吸收作用從而產生治療作用,可調節患寶寶機體氣血,促進體內陰陽平衡,促使患兒盡快康復,且由于具有療效確切、簡單便捷、安全可靠、無痛苦等優點而受到家長歡迎。常選用神闕穴,用丁桂兒臍貼,每次1貼,24小時換藥1次。或自己制作,用公丁香3g、白豆蔻3g、肉桂2g、白胡椒4g,共研細末,每次選1-1.5g,填敷臍中,外貼萬應膏。對受寒引起的小兒腸絞痛效果極好。
中成藥
家中可常備保和丸、四磨湯之類的中成藥,可以消食導滯、調暢氣機,對乳食積滯型小兒腸絞痛有良效。
日常護理
其實,巖巖并不“缺嘴”,強化食品、冷飲、甜點絕對“頂得足”。
也許越是寵愛有加,反倒讓巖巖近幾個月來不愛吃飯了,看來,混合喂養嬰兒飯小兒飯這幼兒“三部曲”的過渡沒有調理好。
在媽媽的“恩威并施”之下,勉強喂幾口飯,巖巖就惡心得想吐。無奈,只好到醫院診斷,原來巖巖得了厭食癥。
與厭食癥有關的概念
一般概念
厭食癥是指較長時間的食欲減退或消失、食量減少為主要癥狀而言。
小兒厭食癥的特點
厭食癥是現今小兒常見的病癥。
具體到小兒厭食癥,則是一種小兒消化功能紊亂,除厭食、食欲不振外,還伴有嘔吐、腹瀉、便秘、腹脹、腹痛等癥狀。
小兒厭食癥的后果
嚴重的小兒厭食癥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及多種維生素與微量元素缺乏,影響小兒生長發育,造成小兒面黃肌瘦、個子矮小。
導致寶寶厭食的主要原因
全身性疾病影響
小兒許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會產生厭食的表現,其中消化系統疾病尤為明顯,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腸炎,長期便秘等,都可能引起厭食。而胃腸動力不足(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厭食,則更應該受到重視。
藥物影響
許多藥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惡心、嘔吐;紅霉素、氯霉素、磺胺類藥物等也可以導致寶寶厭食。
維生素A或維生素D中毒也會表現為厭食。
微量元素缺乏
許多寶寶有缺鋅和高鉛癥,鋅缺乏常表現有厭食;高鉛或鉛中毒會對造血、神經、消化、骨骼等幾大系統及腎臟等造成慢性損害。
內分泌影響
某些內分泌素,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皮質激素相對不足,也可能會厭食。
氣候影響
例如,夏天氣溫高,濕度大,可影響胃腸功能,降低消化液分泌,消化酶活性降低,胃酸減少,也是引起厭食的原因。
喂養不當
家庭生活條件改善,獨生子女增多,市場兒童食品“五顏六色”,再加上家長缺乏科學喂養知識,孩子亂吃零食,暴食冷熱飲,亂補“營養品”及其他高蛋白、高糖食品(如巧克力)……這些都促使食欲下降。
正常兒童每隔3~4小時胃內容物就要排空,血糖下降就會產生食欲。但如果吃飯不定時,飯前吃零食、糖果,胃內總有食物,血糖不下降,就不會有食欲。
食物過敏
食物過敏常發生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
食物過敏性厭食兒童,在進食致敏食物后并無皮膚潮紅、斑疹等典型癥狀,但會有程度不同的胃腸不適、身疲體乏、煩躁不安、精力渙散和胸悶氣促等表現。
由于沒有找出食物過敏這一厭食原因,家長通常沿用誘食、強迫進食等方法,使寶寶繼續進食致敏食物,從而加重其過敏反應和不適,會使寶寶見到與致敏食物色、香、味、形相近或相同食物時也拒食,造成厭食加重。
“神經”也會厭食
急性精神刺激
小兒受到強烈驚嚇之后,精神萎靡,活動受限制,食欲降低。這種厭食癥狀往往時間不會太長,驚嚇過去,食欲也就會恢復。
亞急性或慢性精神刺激
離開親人及熟悉的環境,進入托兒所或其他新環境時,對新環境不適應,情緒低落,食欲降低,有時飯后出現嘔吐,家庭變故也會影響寶寶情緒,導致厭食。
錯誤教育的影響
家長對寶寶的要求過高,限制自由,阻止與其他寶寶玩耍,或限制他想去的地方,影響其情緒,使食欲降低。有的家長過分關注寶寶進食,反復誘導,或以恐嚇手段強迫喂食,引起寶寶反感,反而導致厭食。
頑固性神經性厭食
個別孩子(尤其女孩)神經性厭食十分嚴重,極度消瘦,無力,與嚴重營養不良有類似之處。體溫、血壓偏低,怕冷,心率減慢,并伴有維生素、蛋白質缺乏的特征。
厭食癥的診斷順序
第一 仔細詢問病史,作好體檢及相關的化驗。
第二 分清是否由于全身或消化系統疾病引起,是否藥物影響,有否微量元素或內分泌素缺乏。
第三 調查患兒家庭、托兒所及學校環境,有無不良精神刺激與不良飲食衛生習慣。
第四 確定病因。
西醫治療厭食的原則
1.積極治療原發病
如為全身疾病引起的厭食,原發病治愈后,食欲自然會增長。
2.停用引起胃腸反應的抗生素及其他藥物
3.糾正微量元素缺乏
若缺鋅,可口服葡萄糖酸鋅。
4.助消化藥
5.胃動力藥
6.激素療法
一般不用,對嚴重頑固性厭食癥可考慮短期應用。
7.針灸與捏脊療法
8.神經性厭食治療
首先要消除引起患兒不寧的各種精神刺激因素。
改變不正確的教育方法,使患兒產生良好的情緒。
用針灸配合語言暗示有較好的作用。
9.合理喂養
4個月以內的嬰兒最好采用純母乳喂養。
按順序合理添加輔食。
寶寶飲食以主食和副食為主,不亂加額外的“營養食品”。
10.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定時、定量,按頓進食,飯前不吃零食(包括飲料)。
飯后吃水果,睡醒午覺可以吃一些點心和糖果。
家長要經常變換飲食的花樣品種,干稀、葷素搭配,不偏食。
保持輕松愉快的進食環境和情緒。
即使有幾次小兒進食不好,也不要著急。
不要威脅、恫嚇寶寶進食,也不要乞求小兒進食。
一頓不吃,不必顧慮,不要用零食補充,下頓餓了寶寶自然會吃。
中醫對厭食癥的獨特優勢
中醫學對厭食癥稱為惡食、納呆、不思食、不能食等。中醫認為厭食癥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調所致。
中醫認識厭食的4種原因
第一、食滯
小兒臟腑嬌嫩,加上飲食不知饑飽,易傷及脾胃,造成食滯、脾胃不和、運化功能失調,故出現厭食。
第二、脾濕
在夏季暑濕之氣偏盛之時,濕邪內浸,脾被濕困,運化受阻,引起厭食。
第三、先天不足、元氣虛弱
因早產或其他原因,使小兒發育不成熟,小兒先天元氣不足,脾胃功能不全,發生厭食。
第四、脾胃虛弱
因重病或久病,傷及脾胃,引起厭食。
辨證治療厭食
1.宿食停滯、脾胃不和
主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味酸臭。
便溏,不消化,或大便秘結。
脘腹脹滿,或有腹痛,煩躁好哭,夜眠不實,苔淡黃膩,脈滑有力。
治療: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常用藥:保和丸加減:藿香、陳皮、焦三仙、萊菔子、砂仁、茯苓。
煩躁不安、夜眠不實者加鉤藤、珍珠母。
便干:改焦四仙。
便秘:加熟軍。
2.先天不足、元氣虛弱
主證:由于早產而發育遲緩,哭聲微弱,氣息低微,肌膚松軟無力,面色黃白,舌淡,苔薄白。
治療:健脾益氣,調中和胃。
常用藥: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茯苓、白術、山藥、陳皮、砂仁、炒谷麥芽。
3.積滯日久、陰液耗損
主證:形體消瘦,食欲不振,口渴喜飲,兩頰發紅,手足心熱,煩急好哭,夜眠不實,盜汗。
治療:滋陰清熱、寧心安神。
常用藥:生地、元參、花粉、石斛、陳皮、砂仁、茯苓、雞內金。
煩躁不安、夜睡不實者加鉤藤、珍珠母。
4.肝熱脾虛、肝木克土
主證:消瘦,性急好哭,夜睡不安,舌質淡紅,脈細數。
治療:清肝健脾。
常用藥:青黛、紫草、建曲、焦楂、砂仁。
焦急好哭,夜睡不安者加鉤藤、珍珠母。
5.積滯日久、正氣耗損(疳癥)
主證:長期食欲不振,時有腹瀉,形體消瘦,面色黃白無華,毛發枯槁,精神不振,煩急好哭……舌淡少苔,脈細弱。
治療:健脾益氣、調中和胃。
常用藥:人參啟脾丸加減:人參(先煎)、白術、山藥、蓮肉、炒谷麥芽、雞內金、陳皮、竹葉、玉竹。
臍貼也治病
臍貼方1
炒神曲、炒麥芽、焦山楂各10克,炒萊菔子、炒雞內金各5克,共研細末,清水調勻,外敷肚臍孔處,敷料包扎,膠布固定(下同)。
每日換藥1次,5~7次為1療程,連續2~3個療程(下同)。
臍貼方2
蒼術100克,藿香、鵝不食草各50克,厚樸30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使用時每次取藥末5克,清水調糊敷臍。
臍貼方3
枳實、白術、砂仁各等量,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使用時每次取藥末5克,茶水調糊敷臍。
臍貼方4
廣木香、茅蒼術、砂仁、萊菔子、大黃各等量,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使用時每次取藥末5克,姜汁調糊敷臍。
臍貼方5
丁香、吳茱萸各30克,白術、五倍子、朱砂各20克,肉桂、細辛、木香各10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使用時每次取藥末5~10 克,姜汁或酒調糊敷臍。
臍貼方6
乳香、山楂、生大黃、雞內金、桃仁各10克,共研細末,加清水適量,調勻敷臍。
使用方法:每晚貼敷,次晨去除。
臍貼方7
干姜50克,木香30克,肉桂20克,吳茱萸15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使用時每次取藥末適量,雞蛋1個煮熟,去蛋黃,納藥末于其中,加生姜1片,對準小兒肚臍放好,用熱毛巾保溫。
每日1次,每次貼敷2~3小時,連續5~7天。
針對厭食癥的問與答
提問:寶寶吃飯好一陣,差一陣,是不是正常情況?是不是厭食癥早期表現?
回答:與人體許多周期一樣,寶寶食欲可能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在寶寶食欲不振的日子里,家要仔細觀察,耐心護理,看看是不是病態,如果是病了,應該還有其他表現。而寶寶食欲亢進,家長也不要過分喜悅,因為寶寶食量過大,再加上冬季穿著過多,很容易產生“內熱”。
提問:厭食癥是指較長時間的“食減”(食欲減退、食量減少),有沒有時間界定?
回答:目前尚沒有時間界定。
提問:如何判定寶寶嚴重厭食癥合并營養不良?
回答:厭食史加上患兒出生史、年齡、喂養情況、體重下降狀況、皮下脂肪減少以及全身各系統功能紊亂和其他營養缺乏的癥狀體征。典型病例診斷并不困難。有的患兒可能先有厭食癥,而后發生營養不良。
提問:如何取血查微量元素?檢驗前要不要禁食水?
回答:目前檢測微量元素基本用采微量指血法。微量元素測定反映體內相對恒定的狀態,不像血糖、肝功能等化驗受進食進水的影響,一般不用空腹。
提問:如何降低藥物性厭食癥的發生?
回答:注意藥物的正副作用,密切觀察患兒的用藥反映。有證則用,無證則停。牢記“是藥三分毒”、“藥補不如食補”的原則,加強飲食調理,合理使用藥物,減少不良反應。
提問:厭食癥的甲狀腺功能低下是否指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后者有什么特點?
回答:此處所指甲狀腺功能低下多為階段性或相對性,不一定能診斷出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其中散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又稱克汀病或呆小?。┡R床有3大特點:智力遲鈍、生長發育遲緩和基礎代謝率低下。另外,還有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幫助診斷。
提問:鋅有哪些功能?哪些食物鋅含量高?
回答:鋅為構成多種酶的主要成分,還能增強視神經的敏感度。
缺鋅的寶寶表現為生長發育遲緩、厭食、反復感染等,還同時影響維生素A的運轉,引起視網膜視紫質合成障礙,暗適應力減弱。經補鋅治療后癥狀均明顯改善。
食物中牡蠣含鋅量最高,此外蟹肉、肝、肉類、奶酪、花生及豌豆也是鋅的豐富來源。
提問:如何進行補鋅治療?
回答:補充鋅劑,可在下述2種方法中任選一種,總療程以2~3個月為宜。
第一種,按體重。每日0.5~1.5 mg/kg元素鋅口服。
第二種,按年齡。每日元素鋅供給標準為:0~6個月3 mg;7~12個月5mg;1~10歲10mg;10歲以上15mg,孕婦及乳母為20mg。
為了利于鋅的吸收,口服鋅劑最好飯前1~2小時。但有些患兒口服鋅劑,常見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副作用,為減少不適,可改在飯后服用。
提問:除了胃酶合劑和酵母片外,還有哪些口服助消化藥?
回答:還有胰酶(胰液素、胰酵素)和胃康素(維生素BT)等。
提問:如何給寶寶進行捏脊治療?
回答:捏脊療法常用于治療小兒腹瀉、食欲不振、疳積、厭食等癥。
主要作用是通經絡,暢血脈,以使臟腑功能恢復正常。
具體方法是:
(1)患兒背部,俯伏于床上,醫生站于患兒股部后方,兩手半握拳,兩小指抵于脊柱兩旁,再以兩拇指和食指合力一下一下捏擠皮下肌肉,作食指向前,拇指向后的翻卷動作,兩手交替向前推動,自長強穴起,沿脊柱兩旁向上推捏至大椎穴。
(2)如此自下而上反復推捏3遍,在第2~3遍推捏過程中,每捏2~3次,將兩指間的肌肉向外側斜上方提拉一下。
(3)捏畢用兩手拇指在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穴做稍許按摩。
(4)每日1次,連續10日為1療程.
提問:寶寶出現地圖舌是怎么一回事?
女人從懷孕到分娩,身體處于非常狀態,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等都將發生重大變化,分娩之后,均需要調整和恢復。月子期是女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時期,月子保養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女人的體形變化和以后的生命質量。如果盲目進補和調理不當,容易導致腰膝酸軟、頭痛失眠、陰陽失調、皮膚粗糙、易生妊斑、肥胖臃腫、身體變形……重則罹患月子病,貽害一生。
怎樣才能坐好月子?
把坐月子比作100分的話,正確的坐月子,飲食方式要占60%,生活方式占20%,充分的靜養占20%,坐好月子三者缺一不可。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產婦在分娩以后吸收滋補性的食物比較快,身體康復也比較快,如果調理得好,產后的體質要比產前的更好。我們常聽到有人說,某某生過孩子以后身體比以前好多了,更漂亮了等等,這就是調養得當的結果。如果產后欠補或盲目亂補,容易造成很多后遺癥,例如:中國傳統的食補就是在月子里喝老母雞湯、魚肉湯等,以為喝了這些湯就能補身體,嬰兒就有奶吃。其實這些東西吃多了,就會引起肥胖、體型改變,不僅如此,還會引起產婦消化不良、腸蠕動減慢,從而導致便秘,體內毒素增加,這些毒素再通過乳汁傳遞給嬰兒,又會使嬰兒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有些人很想補,但又不知道怎么補。其實用藥食同源的方法來補,不僅身體恢復快,而且不會產生副作用。根據傳統中醫養生理論,針對產婦不同階段的需要,以先調后補為原則,先清除體內衍生物,增強抵抗力,然后再開始進補。
目前有沒有藥食同源的專業調補品?
有著名的香港“月子寶”系列產品?!霸伦訉殹弊钤缭从诿鞒瘜m廷,名為“一月寶”,清朝后期流傳海外,深受東南亞、港臺地區的女性青睞。香港天之康國際實業集團根據現代產婦的身體特點,對歷史悠久的宮廷秘方不斷進行完善,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月子寶系列產品。該產品以平衡理論為最高配方原則,依據女性產后生理特性,精選燕窩精、高麗參、阿膠、益母草和靈芝等上等藥食同源的草本植物,精心打造只屬于媽媽們的“月子寶”系列專業調補品。先去除影響產婦身體恢復的障礙,增強產婦機體免疫力,使產婦在最佳的平衡狀態下實現科學進補,既快速幫助產后媽媽恢復健康、補血養氣、保持良好身材,又能有效提高母乳質量,大大降低新生兒生病的幾率,并在體形恢復的基礎上淡化妊娠紋,潤膚養顏,最終實現均衡健美恢復,讓媽媽健康美麗,讓寶寶茁壯成長的現代產婦目標??梢哉f,“月子寶”系列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其天然養生理念和獨特功效掀起了一場坐月子的飲食革命,被中國婦女兒童事業發展中心授予中國名優婦女用品采購指定品牌。
“月子寶”系列具體有哪些產品?
1.月子寶--月子調補專家,一天一寶,28天呵護女人的一生。第1-7寶 去惡露,利尿消腫,溫經散寒。第8-14寶補血益精,大補元氣。第15-21寶祛風固表,安神和中,溫中散寒,回陽通脈,調和營養,增強免疫力。第22-28寶 補肝腎,滋陰補氣,補脾胃,生津益肺,益精壯腰。
2.月月寶――小產修復營養液,14天還女人本色。適合于人工流產、藥物流產、自然流產等女性,促進子宮復原,把流產對身體的危害降到最低,預防流產并發癥都有很好的效果。
3.催奶寶――快速催奶,改善乳汁質量。具有補氣固表、活血通經、通乳等作用,改善產婦缺奶、少奶、奶水營養不足等情況,保障嬰兒的營養來源,讓寶寶健康成長。
4.回奶寶――輕松斷奶,讓女人“挺”好。回奶寶可使回奶周期縮短為2-4天,并可使乳痛消失、乳脹明顯減輕,防止下垂及變形,還女人一個嬌人身材。
倒苦水:“睡一個囫圇覺真奢侈?。≌埥形倚茇堁蹕寢尅!蔽淖窒旅媾淞艘粡埮畠嚎摁[的“發飆”照片,令人忍俊不禁。在自己的交際圈里,葉子是位身體力行的母乳喂養倡導者,女兒小米自出生后便由她精心哺乳。月子里,小米不分白天黑夜,每隔兩個小時左右就要吃一頓奶,夜里葉子總是剛入睡便被女兒“喚起”。雖說百天以后情況漸漸好了些,但現在已滿一歲的小米每夜仍要哭鬧著吃一兩次奶,加上回歸職場后工作的緊張忙碌,葉子感到越來越疲憊,夜里昏昏欲睡不愿醒,白天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哺乳、工作都感到明顯的力不從心。好友們有同情的、點贊的,還有“老手”媽咪支招斷奶的,好不熱鬧。可是寶寶現在夜里可以不哺乳嗎?營養跟不上怎么辦?到底哪種方法可行?
許多寶寶都有吃夜奶的習慣,并且母子雙方很享受這個過程。躺在媽媽懷里,迷迷糊糊地邊吃邊睡,寶寶感覺很舒服,很安心;媽媽也覺得很幸福,很甜蜜。但是,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曠日持久地每睡兩三個小時便要起床給寶寶喂夜奶,讓媽媽們倍感身體吃不消;不讓寶寶繼續吃夜奶吧,又擔心寶寶會餓著,影響生長發育。
其實,與其說吃夜奶是寶寶與生俱來的一種需要,不如說是媽媽們遷就的結果。原則上,寶寶六個月前后就可以斷夜奶了,如果周歲后寶寶仍要吃夜奶,這是壞習慣,對生長發育及良好習慣的培養都不利。應當選擇時機,幫助寶寶逐漸斷掉夜奶。
吃夜奶是寶寶的“需要”嗎
寶寶是否需要吃夜奶,要看是在出生后的哪個階段。
寶寶生長旺盛,古稱為“純陽之體”。在母體內的胎兒時期,寶寶是沒有晝夜之分的;出生以后,在三個月以前,寶寶的聽覺發育和視覺發育都不太靈敏,仍處在母體的過渡階段,往往也沒有白天黑夜,一般來說每天要睡20個小時以上,除了吃奶、拉便時醒來,其他時間都在睡覺。此時,寶寶的飲食節律是醒了就吃,吃了就睡,每天只有很少的時間是覺醒的。在這個時期,吃夜奶一是為了生長發育的需要,二是為了維持生命的需要。寶寶的大腦及全身各器官也在此期間得到快速發育。
隨著月齡增長,寶寶睡得越來越少,慢慢分辨出白天與黑夜。到百天前后,寶寶開始有越來越清晰的白晝生理周期,寶寶每日的睡眠時間逐步減少。此時若晝夜節律沒有調整好,寶寶容易睡顛倒。家長需要人為地幫助寶寶建立正常的生理睡眠節律,讓他白天少睡些,晚上多睡些。到六個月后,寶寶將漸漸建立起接近于常人的晝夜節律。
小寶寶的發育過程是突躍的,而不是均勻的。剛滿月的寶寶,生命體征尚不穩定,吃了就睡,還是一個分不清白晝和夜晚的寶寶;百天前后,寶寶逐漸轉變為一個“自然”的寶寶,會抬頭了,會翻身了,會對家人微笑了,也會做一些“有目地的活動”;六個月以后,寶寶將經歷第三次突躍,他會坐了,逐步向主動活動轉變,這是一個過程。因此,要慢慢地給寶寶調整飲食規律和生活規律,讓他慢慢地適應生活。
飲食也是如此。正常情況下,成人在睡著時不會感到餓,夜里不需要加餐,睡眠過程也是胃腸的休息過程。但是小寶寶還沒有形成這個節律,或者說與大人的節律相沖突。但隨著寶寶的成長,生理睡眠節律逐漸形成,一般情況下就不需要再吃夜奶了。
小寶寶如何適應成年人的生理節律
首先,夜奶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寶寶的胃腸也要“減輕負擔”。常言道:“要讓小兒安,需得三分饑和寒。”中醫有“胃以通為補,以順為補”的理論,胃腸在“通”的狀態下,常?!巴ǘ铡保改c能得到休息,吃得太飽反而加重胃腸負擔,自我感覺不舒服;中醫還有一句話,叫“胃不和則臥不安”,“和”即是“調和”“平和”,如果晚上沒吃好或吃多了,肚子咕嚕嚕叫,胃腸不舒服,那么一晚上肯定都睡不好。
其次,三個月以后,家長要培養寶寶晚上“睡好覺”,白天適應生活的習慣。白天屬陽,夜晚屬陰,“陽主動,陰主靜”;所以,晚上就要少動。有人倡導晚上跑步,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晚上要平聲靜氣,休養生息,使身心都靜下來,將全身五臟六腑的機能慢慢降至低水平運轉、低消耗的狀態。因此,到寶寶六個月前后,可以慢慢地將喂夜奶的次數減少,或者是將最后一頓奶往后延遲一些。原則上,此時夜里最好就不要再給寶寶“加餐”了。晚上八九點或睡覺前,加一頓夜奶,大多就可以睡到天亮。如果寶寶的節律沒培養好,后半夜偶爾可以加一頓。寶寶應逐步斷掉夜奶,最快地適應這個過程。讓寶寶睡好,才能成長發育好,慢慢建立起成人的節律。
當斷不斷,寶寶有“麻煩”
影響睡眠 寶寶夜里醒來幾次,媽媽就給他喂幾次奶,休息不好,生活節奏被打亂,往往累壞了媽媽,也影響家庭成員的正常作息;寶寶夜里吃奶,他也不能安穩睡覺。
增加胃腸負擔 入夜,人體臟腑的生理功能有所下降,寶寶數次喝奶,容易加重腸胃的負擔,引起消化功能障礙。小兒是“純陽之體”,像初升的太陽一般,生長特別快,對營養的需求量是成人的一倍以上,同時小兒的活動量也大。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也需要一個漸進適應的過程,過分“填”奶的話,只會加重孩子的胃腸負擔。
肥胖風險 過分添加夜奶也會增加肥胖風險,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小兒體重超過正常值30%就有肥胖的傾向,超過50%就要積極進行干預。俗語“馬不吃夜草不肥”是有一定道理的。過分增加能量,夜晚活動消耗又少,必然積存在體內,促肥增胖。
影響生長發育 深夜正是寶寶生長激素分泌旺盛的時刻,此時頻繁醒來,會減少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人在入睡兩個小時左右生長激素才開始分泌,如果睡眠周期連兩個小時都達不到,血中的生長激素將始終處在一個低水平狀態,這對孩子的生長肯定有影響。常言“能吃能睡的孩子能長”。如果孩子能養成一個好習慣,每天晚上九點睡,一覺睡到天亮,這樣的孩子多健康少病,身高體壯;反之,如果孩子整晚鬧夜,多又瘦又小。原因是人在睡眠和清醒狀態時,血中的激素水平是不一樣的。
偏廢三餐輔食 每人每日對食物的需求量是一定的。如果家長為了哄孩子不哭不鬧,夜里頻繁喂奶或一次喂大量奶,導致孩子的胃腸負擔加重,那么白天的進食量肯定減少。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晚上加班加餐,吃了很多好吃的夜宵來犒勞自己,第二天晨起便不會感到餓;如果晚餐飲食恰當,夜里沒有加餐,或者只吃了少量水果,那么不僅夜里睡得香甜,第二天早晨也感到神清氣爽,吃嘛嘛香。
奶瓶齒 安慰奶嘴在國外已經逐漸被淘汰了,但是我們國家近幾年卻開始流行起來。使用安慰奶嘴對孩子健康是不利的。孩子經常吸吮安慰奶嘴,是情感上的一種依賴;對于六個月前后開始出牙的寶寶來說,安慰奶嘴對牙齒發育是一種不良刺激,會造成牙齒排列不齊,對口唇的發育也不利;如果奶嘴已打開,孩子在吸吮過程中,不斷吞進空氣,這對胃腸也不利(有吸吮空奶瓶習慣的孩子也應注意)。
訪談錄
周正教授為新媽媽解惑
媽媽問:我家小哥哥1歲時斷的夜奶,八點睡覺前喂飽,能睡到第二天早晨六點。但同樣的喂養方式,1歲的小妹妹卻總是在凌晨三四點時哭鬧,非得加一頓夜奶才肯入睡,這是怎么回事,如何解決呢?
周教授答:一般來說,男孩的胃容量比女孩大,對疼痛、饑餓的感覺比女孩遲鈍。女孩兒相對來說更敏感,后半夜感受到饑餓等刺激便容易醒來。表現出來就是同樣的作息規律、同樣的喂養方式,女孩夜里更愛哭鬧。建議將最后一頓奶向后推遲些。小妹妹入睡前可以喂她平時奶量的2/3,比如平時睡前喝120毫升,現在喂80~100毫升,等到晚上十點左右,或家長臨睡覺前,再喂她80~100毫升,觀察她是否能適應,是否能斷掉凌晨的夜奶。
媽媽問:我家寶寶1歲2個月,是純母乳喂養的。她好像對吃母乳有一種依賴,無論餓不餓,后半夜每隔兩個小時左右就要哭鬧著吃奶,但也吃不了多少,常是吃十幾口后就噙著睡著了,全程眼睛都不睜的。如果不讓她吃奶,她就一直鬧。怎么辦?
周教授答:對許多寶寶來說,母親懷抱著喂奶,這種親密接觸和吮吸的動作可以帶給他安全感和舒適感,也增加了親子交流,但是由此形成了一種依賴。有些家長很嬌慣孩子,讓孩子含著母親的睡,結果卻是母親休息不好,孩子也休息不好。同時,母親也容易患上乳腺炎;如果母親乳汁充溢,孩子還容易在睡夢中嗆奶。和這種母乳喂養兒的心理依賴相似的,還有使用安慰奶嘴的小寶寶。一些家長讓孩子整夜含著安慰奶嘴睡覺,孩子夜里會時不時吸吮幾下。寶寶與奶嘴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的交流。他喜歡奶嘴給予他的撫觸感,從心理上得到滿足。但是這對孩子的口型、牙齒發育都不好。因此,對這種做法并不提倡。
對奶嘴()的心理依賴,無論是給寶寶喂奶還是不喂奶,還是其他需要,都應該拋棄。在不影響孩子生長發育的同時,最快地將孩子調整到成年人的生理節律上,這對家長、對孩子,對整個家庭的生活方式都是好事。
有奶嘴依賴的寶寶,可以暫時使用,但應該逐步減少使用。家長要明白,長期使用是不好的,要將含奶嘴睡覺的時間漸漸縮短,并用最短的時間將這個壞習慣改正過來。剛開始寶寶可能要含一晚上,媽媽可以等他睡著后就輕輕將奶嘴取出來,讓寶寶慢慢戒掉。
媽媽問:一周歲的寶寶,目前夜里還要加一頓奶,是否可以用水來代替呢?
周教授答:在孩子易出汗的情況下,可以在兩頓奶之間適當加一頓水。對孩子來說,奶易吸收。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身上汗津津的,嘴唇干巴巴的,臉上看起來沒有平時水靈,這時給孩子加一半奶量的水是好事。
人的飲水量一般為體重的8%,多數人的飲水量偏少。便秘的孩子常常喝水不足,中醫稱之為“陰津不足”。大口喝水可以通便,小口品水常常利尿。腸道的水津不足,蠕動無力,常常發生便秘。待口渴再喝水,常常已傷津,屬病理反應。
冬天來了,由于戶外天氣寒冷,兒童大多停留在室內,因此活動量減少,導致四肢的血液循環不暢,熱量減少,很容易發生手腳凍瘡。因此,應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1.在寒冷的天氣門窗要關閉,加上棉門簾,營造一個防凍的環境;
2.給孩子穿上棉鞋、棉衣、戴上手套或圍巾等保暖衣物;
3.不要穿太硬太擠的鞋;
4.不要在冷風里站立不動,要活動手腳;
5.盡可能不要讓浸濕的手腳等部位受冷風的吹襲;
6.衣服弄濕時要及早更換干衣服;
7.天氣好時,要多到戶外做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當兒童發生凍傷時,應立即進行救治。主要采用以下方法進行:
1.盡快幫助患兒脫離寒冷環境,把他抱進室內后,迅速脫去冷濕或緊縮的衣服和鞋襪,蓋上棉被進行保溫。
2.對于全身凍傷患兒,如果有呼吸心跳異常,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壓。
3.迅速復溫是急救的關鍵。采用40℃~42℃恒溫熱水浸泡,在15~30分鐘內可使體溫迅速恢復正常,判斷標準為皮膚潮紅,肢體有溫熱感,即可停止。注意浸泡時間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高。復溫期間可對肢體進行輕柔的按摩,但千萬不要進行太急劇的按摩,以免引起皮膚潰爛,同時急劇的加熱會影響治療效果。
4.可給患兒服用熱飲料及含有高熱量的半流質飲食,如熱牛奶等。
5.對于較輕的局部凍傷可外用凍傷膏等藥物涂于患處,有破損者可定期去醫院換藥治療。
6.對于潰爛而且易感染的凍傷可口服抗生素,并在患處涂含抗生素的凍瘡膏,以助恢復。
如何給寶寶降溫?
寶寶經常半夜發燒,我們做父母的白天要上班,晚上三更半夜還要被寶寶折騰得上醫院,請問為了方便起見,能否向我介紹幾種比較實用的降溫方法?
答:發燒是幼兒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機體與致病作斗爭的一種防御反應。但持續高熱使代謝更加旺盛,耗氧量增高,易導致腦缺氧,甚至發生高熱驚厥。當患兒體溫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必須及時進行物理降溫,以防高熱造成各種不良后果。物理降溫的方法很多,應根據幼兒的情況來選擇,這里我介紹幾種比較實用的降溫方法!
如果發燒者是新生兒,可采用散包降溫,打開包被,松懈衣服,但不脫去衣服。同時可多喂溫開水,也可用溫水洗澡。禁止用冰袋冷敷、酒表面擦浴等。
2歲以內的幼兒應首選溫水擦浴,也可在任何年齡選用。水溫在32℃~36℃之間(以手腕內測試不燙為原則),從四肢到全身均可擦。溫水擦浴,可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達到散熱的目的,而且患兒也感到舒適。同時方便、經濟、效果好,無危險性。
溫濕敷,即用毛巾浸于35℃左右的水中,取出后擰去水分,敷于額頭,每10~15分鐘更換一次。
2歲以上幼兒可用酒精擦浴。用紗布蘸取30%~50%溫水酒精(75%的酒精加一半溫水),反復擦洗腋窩、腹股溝區、肘窩、頸胸、后背及手心等血管豐富的區域,達到蒸發降溫的目的,擦浴時要避開幼兒心前區,觀察面色變化,30分鐘測體溫一次,以防著涼和降溫過度。
頭枕冰袋。頭枕冰袋可降低顱腦溫度,有減少代謝及耗氧、保護大腦的作用,但在新生兒禁用。
冷鹽水灌腸。在持續高熱、體溫達40℃以上,其它降溫效果不佳時,可用醫用的等滲鹽水300~500毫升灌腸。
物理降溫應該注意:有出血傾向的患兒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禁用擦浴;降溫要適度,一般體溫降至38℃左右即可,并要注意密切觀察病情,以防降溫過快過低引起虛脫,降溫時要注意多飲水。
關注寶寶的髖部
我家寶寶15個月了,一直都不愿意扒開腳坐兒童用的坐便器,最近一次換尿布時,突然發現他的左右小PP大小不一樣。當護士的朋友說可能是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請問這種病應該怎樣治療和護理?
答:懷疑自己的寶寶可能是髖關節脫位的話,就快點帶寶寶到醫院看看吧。越早確診治療,效果就越好。根據寶寶的月齡和脫位情況,專業醫生會給出不同的治療矯正方案。
不同情況針對治療
月齡較小的寶寶,可以用Pavlik吊帶矯正,爸媽經常把寶寶背在身后,或讓寶寶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做騎馬的游戲,都對寶寶的髖關節復位有好處;如果脫位角度比較小,或者是髖關節發育不良的寶寶,用特制的金屬支架固定一段時間就可以了;年齡相對來說比較大的寶寶,或者脫位情況比較嚴重的,就要進行內收肌腱松解的手術了,并且還要上3個月左右的蛙式石膏,再換用金屬支架固定矯正。
保持小PP干凈干燥是要點
爸媽平時在照顧髖關節脫位的寶寶時,一定要保持寶寶小PP的干凈和干燥。特別是上了石膏的寶寶,要石膏清潔干燥,不要讓石膏被寶寶的大小便污染。
使用金屬支架矯正的寶寶,要注意使用支架的地方,因為寶寶的皮膚比較嬌嫩,要小心因為摩擦而受傷。所以下肢皮膚要保持干凈,爸媽可以用一些干凈的紗布、棉花墊在寶寶的褲子和支架中間的部位。
寶寶每次便便之后,一定要及時更換尿片,可以用濕紙巾輕輕擦拭寶寶的小PP和周圍的皮膚。涂些凡士林之類護膚品,預防皮膚濕疹及寶寶“紅屁股”的發生。
換尿片時,注意千萬不要用手提起寶寶的兩只腳,而應托起寶寶的小PP,從寶寶的胯部更換尿布。最好把尿片包成三角式,這種樣式寶寶是最舒服的,墊的時候可以讓寶寶的兩腿保持外展蛙式位。一定不要把尿片包得太緊,包太緊的話,髖部處于伸直內收的狀態,且無法活動,就更難復位了。另外,要把尿片比較厚的地方墊在寶寶小便的地方,男寶寶在前,女寶寶在后面。如果在給女寶寶把尿時,注意要把寶寶的臀部抬高,會朝下,這樣比較好。
髖關節脫位可是件大事,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對寶寶的一生都會有影響。不過,只要治療得當,護理得法,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服維生素C制劑能代替吃水果嗎?
我的孩子從小就不喜歡吃蔬菜和水果,聽說吃維生素C可以達到和吃蔬菜水果一樣的效果,請問是這樣嗎?服維生素C制劑真的能代替蔬菜、水果嗎?
答:服維生素C制劑不能代替蔬菜和水果。經常見到父母因孩子不愛吃蔬菜、水果,而以果味維C代替,加之果味維C的味道好,有的小孩經常一連吃上四五片,這樣做并不好,理由是:
蔬菜、水果中的天然維生素C是以兩種物質即維生素C與維生素P組成的狀態而存在的。在人體中,維生素P起著協助維生素C發揮效力的作用,而人工合成的維生素C是純藥物制劑,效果遠不如天然的好。
服用維生素C藥片往往劑量偏大。如果長期服用,可能體內生成大量草酸,成為腎臟草酸鹽結石的潛在危險。而吃蔬菜、水果卻不至于使尿中草酸過高。
蔬菜、水果除提供維生素C外還可提供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同時也是纖維素的主要來源。纖維素對經常細食品者以及兒童來說也是一種營養成分,它可促使糞便形成,是便秘的克星。
品嘗各種形狀、不同顏色、不同味道的蔬菜和水果,是人生的一大樂趣,是豐富生活內容的組成部分,兒童也不能缺少。
其實,媽媽們可以將蔬菜變著花樣地做給孩子吃,或者將蔬菜剁碎放進粥里,或者將蔬菜做成各種餡料包在餃子包子里給孩子吃。水果也可以做成顏色鮮艷的水果沙拉等易于孩子接受的食品,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慢慢接受蔬菜和水果了。
孩子把異物吃進嘴里怎么辦
我的孩子在幼兒園睡午覺時,因為睡不著,手里拿了一塊小磁鐵在玩。結果不小心將磁鐵吃進了肚子。為此,我們全家都很擔心,請問我該怎么辦?
答:孩子將磁鐵吃進了肚子,家長不要首先亂了手腳,要鎮靜。先穩定孩子的情緒,然后可以按照下列步驟進行:
不要太緊張,因為異物進入胃不像異物進入氣管那樣會引起呼吸障礙,對生命的威脅不是很快。
不要亂用藥物或吐瀉劑,不同異物的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不要強行刺激使異物吐出來,有時反而會發生誤吸入氣管的危險,所以應小心處置。
及時去醫院接受醫生的診治和X線的檢查,確認異物位置后再采取正確的方法處理。如果是小東西,除了尖銳的之外,絕大部分會與食入胃中的各種纖維食品混在一起,而自然地被排泄出體外。
如果進入胃中的東西未被排泄或者引起腸管的損傷等事故時,要進行手術取出異物。
如果是誤飲毒物、藥品或農藥等液體時,應到醫院按照服毒的處理步驟如洗胃、灌腸等治療。
孩子雙手經常出汗怎么辦?
我家孩子的手愛出汗,特別是在拿筆寫字,畫畫兒,或者做手工時,汗出得更多。經常要用手絹擦。為此,我們也找了好多的醫生為她治療,但就是不見效果,請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正常情況下,出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它可以幫助調節體溫,滋潤皮膚,但如果手不能控制地過多出汗,就會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手心出汗的人在人群中占的比例不小,出汗嚴重發展為“手汗癥”病癥的,比例大概在5%以內,而這種病癥所造成的困擾更大。
小孩手掌多汗,與身體其他部分出汗不同。 其他部分出汗,是因為熱,越熱汗就越多。
手心出汗,與身體素質、內分泌等等都有關系。身體健康的人,即使全身大汗,手心也應該是干的。而手常出汗的人,往往是身上沒有汗,手心卻滿是冷汗,感覺冰涼的。有的人越到冬天手越出汗。如果你的孩子手心出汗的同時很怕冷,并且冬天手腳冰涼的話,則是體質虛寒的表現。多吃些溫補的食物調理身體,還要加強鍛煉,目的是加速血液循環和促進新陳代謝,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該癥狀的出現可能與遺傳有關,是人體體質的問題,對健康沒有直接影響。一般來說,中、輕度手心多汗者,可吃些清熱健脾的東西。夏季應多吃些清熱解暑、消化健脾的東西,才能較好地抵制濕熱,減少手心的出汗次數和數量。中、重度手心多汗者在祛濕熱治療達不到良好效果時,應該選擇手術治療,但進行手術有一些禁忌,選擇前需要征求醫生的意見,根據自身狀況進行。
當傳染病流行時重要的是什么?
在傳染病流行時,人們最自然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要保護好孩子不受感染。怎樣使孩子不受感染呢?
答:要使孩子在傳染病高發時不受感染,最重要的是增強體質,預防感染。預防傳染的方法:
講究衛生。講究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是預防傳染病的流行和發生的重要措施。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首先要保持室內外衛生,保持孩子個人的衛生和好的衛生習慣。經常到外面曬太陽,每天要進行一定的鍛煉。達到能夠每天有一次日光浴和空氣浴,使身體處于最佳狀態而不易得病。同時還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使孩子在好的環境中生活。
保持孩子胃腸功能的正常。做到食飲有節,不吃油膩不好消化的食品,保證一日三餐正常進食,要合理搭配飲食。早上要吃飽,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以適應孩子白天活動量大,消耗多,晚上睡眠早,胃腸需要休息的特點,來保持生長發育的需要,也不妨礙胃腸的休息。否則胃腸中會積累大量不能及時消化的食物,而產生積滯不化的病理停滯,這些未被消化的積滯就會變化成痰,積久而化熱。痰熱在體內存在而成為致病因素,當外界有傳染病病毒流行時這些孩子是最易被傳染上了。孩子起居要有常,我們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證孩子健康。有些家長喜歡夜晚帶孩子外出游玩,直至深夜,使孩子處于興奮和疲勞狀態,這時孩子身體的抵抗力是最低,也是最容易得病和被傳染上傳染病的時候了。
隔離預防。孩子在傳染病流行時,可發生傳染。這時患病的孩子除了需要積極的治療外,還必須隔離?;純簯碜∫皇?,禁止與他人接觸;特別是健康的孩子更應該禁止與傳染病患者接觸,以免受到傳染。更應該注意的是,如果當地有傳染病疫情時,流行較廣的地區,孩子家中有人接觸過病人時,這時家中的人雖未發病也應隔離。在流行傳染病季節,不應當帶孩子到疫區或到公共場所活動,以免為病邪所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