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13 07:45:3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建筑節能概論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通過對現代藝術設計與科技、資源再利用和常用材料三方面的正面論證以及借低碳之名行炒作之事實的負面論證形式來突出“低碳”理念對現代藝術的影響就是形成了“低碳”藝術設計形態——“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這一論點。
【關鍵詞】“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低碳”藝術設計;現代藝術設計;影響
引言
“低碳”一詞自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以來,已經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話題,各行各業都刮起了一股“低碳”之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征的低碳設計理念更是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中,特別是在現代藝術設計上的表現最為突出。“低碳”的意義無非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其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在本質上也是如此,但就表現形式而言卻又有所不同。低碳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其實最終形成的是一種新的藝術設計形態——低碳的現代藝術設計,具體說是指在節能環保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和技術的同時運用一定的設計理念,巧妙地從現有材料中來提煉設計元素,并以精練、純粹的設計語言,來創造一個具有當代藝術內涵和精神的綠色設計。“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作為現今藝術設計發展的主潮流,其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現代藝術設計與科技的結合
低碳設計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最為突出的就是科技的運用。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了設計的發展,其在現代藝術設計里是低碳設計中最主要的表現手段之一。
(一)運用科技手段合理利用現有資源
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科技的運用是必然的,而在低碳風潮掀起的現今,科技更是不可或缺的。如:在建筑領域,其產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55%,所以科技的使用在這就顯得尤為重要。就低碳理念而言,在建筑行業要想實現低碳化,首先就應該解決建筑設備對電力和燃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耗,而解決的手段就是科技對現有資源的利用。如最近世博會上英國的零碳館,其設計和建造主題就是零二氧化碳排放,向人們展示的就是一個零碳的未來。這個展館集中體現了世博會的“低碳”主題,可以說科技對能源的利用發揮到了極致。在這個場館中,空調使用的是太陽能、風能和地源熱能的聯動能源,通過安置在屋頂上的22個色彩鮮艷的三角形風帽,將室外風動力轉化為室內建筑通風的動力,從而免去了傳統空調通風系統的能耗,并在外界風力不足時,通過來自光電板收集的能量進行通風。這種通風方式使能耗降低為常規系統的1/5。而在零碳館的地下埋著一根細小狹長的管道,可把源源不斷的黃浦江水通過館內的水源熱泵裝置,為游客送來徐徐涼風;在零碳館最北面,有一套生物質鍋爐,可把剩飯剩菜即時降解,轉化成電能和熱能,而被系統處理后的產品還能夠用于田間生物肥。而這個展館的外觀造型并沒有因為要體現低碳而忽略了設計元素,從外形來看,零碳館更像是兩棟造型別致的“小別墅”,而不是展覽館。它的外墻主要為黑白兩色,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屋頂22個色彩鮮艷的三角形風帽和屋頂充滿綠意的空中花園。這在各國的特色場館中顯得十分低調,但更為人性化更為低碳化,給人一種舒適愜意的感覺。當然,科技對現有資源的運用在其它現代藝術設計中也是都有著突出的表現的。
(二)運用科技手段推動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
在如今低碳潮流的引領下,人們追求低碳的生活方式,這對于各行各業來說是一個挑戰,當然現代藝術設計領域也不例外。如在工業設計上,人們對于當代低碳理念以及時尚的追求,促使工業設計在體現功能性的同時還必須具備時尚元素和低碳元素。就以手機設計來說,手機的基本功能定位在初期就是打電話發短信,隨著人們不斷的需求,手機功能也不斷完善,到目前低碳風的出現,我們的一些高端手機已經如電腦一樣可以進行軟件的運用,這對我們來說手機設計的發展其實就是運用科技手段進行低碳設計的一個過程,把多種功能融合為一個物體,不僅在制作上節約了成本,降低了能耗,而且在環境保護上也起到了低污染,低排放的作用。從中可以看出科技帶動了手機功能的發展,實現了低碳化設計。但反觀,低碳化設計也促使手機外觀設計發生了變化,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變動手機外觀設計也發生了變化,同時還帶動了手機界面設計的發展,而手機界面設計在一定時間的發展演變后,已然成為了現今一種新的現代藝術設計形式。所以科技手段的運用對于現代藝術設計的發展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二、現代藝術設計與資源再利用的結合
低碳理念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還可表現在對資源循環利用上。如在室內設計中對一些老舊家具,可在其表面刷上特定的顏色,再配以一些相應風格的織物和其它軟裝,打造一個富有情調的懷舊復古風格,也可打造一個時下最為流行的混搭風格,這樣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營造一個環保的綠色空間,充分體現了“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原則;又如在陳設品設計中,東京的藝術家河地貢士就利用舊的、厚厚的漫畫書作為介質,開辟了低碳環保的“漫畫農場”之“種植技術”,獨具匠心地使植物種子以漫畫書為營養源,發芽并茁壯成長,以這樣的方法讓泛黃的舊書再次重新充滿生機,使之成為了一尊具有獨特韻味的藝術品;所以,資源再利用的低碳設計理念不僅節省了一定程度的能源消耗,同時在現代藝術設計上打開了人們更為廣闊的創意之路。
三、現代藝術設計與常用材料的結合
在現代低碳藝術設計中,要善于尋找和研發最常見材料的美,即利用身邊最常用的材料,用合理的設計方法來進行現代藝術設計的創作。如在家裝設計中,常用的純棉、棉麻制品,對皮膚沒有任何傷害,而棉、麻、木等非人工合成的化學材質,又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至于余下的碎布頭也可制成布藝裝飾、靠包、首飾袋等。這樣,不但節省了購買和運輸成本,還將材料的用途發揮到了極致;又如在服裝設計中,可運用羊毛保暖的特性,在秋冬多選用羊毛做材料,亦可運用絲麻柔滑涼爽的特性,在春夏多選用絲麻做材料,并用現今流行的設計方式來帶動人們的審美,讓人們接受這些純天然的綠色面料。這樣不僅能夠節約工序成本的消耗還起到了綠色環保的功效。由上述可看出低碳的藝術設計不光是要有低碳的理念還必須要有藝術設計的思想,只有這兩者兼備才能真正成為“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但是就目前來說,社會上出現了一股借低碳之名行炒作之事實的風氣,這對低碳藝術設計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某書法愛好者在博客中這樣寫到:“我在90分鐘內寫了83幅書法作品,創下了用紙、用墨的最大節能,單位時間作品產量最多的紀錄,我稱這種節能為低碳藝術。”在90分鐘內完成了如此多的書法作品的設計,對于紙和墨確實是做到了節能環保,但這83幅書法作品確實具有藝術價值嗎?其實不然,我們所說的低碳藝術設計除了具有低碳理念外還必須具有藝術的內涵和價值,并不是隨便一個作品就可以被稱為是低碳藝術設計下的藝術作品的。在《藝術概論》一書中就這樣闡述過,藝術作品的價值判斷標準是多元化的,藝術品所蘊含的價值是一種以審美價值為中心的多種社會文化價值構成的多層次的有機統一體——審美價值整體,其包含了審美價值、社會價值、認識價值、情感價值和歷史價值等。因此從中可以看出,藝術作品除了具有藝術價值外,收藏價值也決定了藝術作品的成敗,其與藝術品的創作者、材料、技術、稀缺程度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這83幅作品與低碳藝術設計下的藝術品意義相去甚遠,其充其量只不過是個人書法愛好練習下的產物,并不具備一定的藝術內涵和價值。如果反過來看的話,這種不具有藝術價值的書法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稱之為是浪費,并沒有起到話中所說的節能環保的功效。要想使之成為真正低碳藝術設計的藝術品,貴不在多,而在于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的含義。由此可見,這83幅的書法作品并不是低碳藝術,只不過是一種被冠以“低碳風”之名的莫須有的炒作。所以我們在做低碳的藝術設計時要正確認識其含義,只有這樣才能做出精彩的“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綜上所述,“低碳”理念對于現代藝術設計是具有一定影響的。隨著人們對于低碳這一詞的深入認識,“少即是多的綠色設計”方式將會是現代藝術設計的一個長期的可持續發展過程,其在現代藝術設計領域也將會成為可持續發展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9.
[2]吳建中.上海世博會看點[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1.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探析——以XK大學為例
2.土木工程碩士專業課教學模式改革
3.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探索與實踐——以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為例
4.土木專業工程碩士研究生力學基礎課程群建設構想
5.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淺析
6.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7.項目驅動的專業碩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
8.關于土木工程類碩士研究生培養的若干看法
9.電力高校土木工程專業高質量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10.土木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1.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選題研究
12.土木工程專業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分析
13.中國土木工程建設安全現狀與風險監控對策
14.現代土木工程特點與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15.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分析
16.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思考與探索
17.探討提升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對策
18.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分析
19.土木工程——一個平實而又重要的學科
20.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分析
21.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探討
22.淺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及發展
23.企業參與下的高校專業評估和人才培養——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
24.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現狀及對策探討
25.論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管理
26.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分析
27.土木工程施工實習教學改革與實踐
28.土木工程大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29.對現代土木工程施工質量控制的探討
30.可持續土木工程結構的若干科學問題與實現技術途徑
31.談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的管理
32.淺論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
33.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及發展探討
34.土木工程結構風場實測及新技術研究的進展
35.論土木工程災害及其防御
36.淺談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兩者之間的關系
37.淺談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教學問題及解決對策
38.新世紀的土木工程與可持續發展
39.論土木工程專業教改與國家注冊工程師的統一
40.淺談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安全性與經濟性
41.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42.土木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問題及對策
43.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及創新研究
44.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見的不足及對策
45.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問題的探究性分析
46.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與實踐
47.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48.淺析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
49.土木工程施工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50.淺議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
51.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的質量控制研究
52.高校“土木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53.淺談基于創新原則的土木工程施工技術
54.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探討
55.基于數值仿真的土木工程實驗教學改進與實踐
56.淺談加強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措施
57.土木工程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方法研究
58.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分析
59.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研究
60.土木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61.淺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6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探究
63.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及創新初探
64.土木工程管理施工過程質量控制措施探究
65.開放式土木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的構建與實踐
66.基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問題的探究性分析
67.土木工程概論類課程教學探討
68.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69.復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發展與應用
70.淺析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的管理
71.土木工程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綜述
72.淺析如何加強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
73.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74.淺談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安全性與經濟性
75.加強土木工程施工項目質量管理的措施
76.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術及創新研究
77.《土木工程施工技術》教學改革思考
78.試論加強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管理有效措施
79.FRP復合材料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80.淺析土木工程建筑節能措施
81.基于生產實習的土木工程施工理論教學改革與實踐
82.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及創新
83.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與施工技術的關系分析
84.基于工程能力培養的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計一體化改革研究與實踐
85.淺析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重要性和創新
86.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安全性與經濟性
87.關于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及發展分析
88.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分析
89.關于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探討
90.纖維增強塑料筋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91.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項目管理的有效措施
92.淺談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機械設備管理
93.土木工程結構健康監測系統的研究狀況與進展
94.工程管理專業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
95.我國土木工程結構可靠性研究的一些進展
96.基于社會需求的土木工程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97.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98.電子教材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9.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及發展探討
100.結構與地基加固技術在土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
101.微動勘探技術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102.土木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規劃與效果分析
103.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分析
104.土木工程結構振動控制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105.中美土木工程本科創新實驗教學體系對比分析
106.土木工程施工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107.國家特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以土木工程專業為例
108.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計劃的土木工程專業教學改革
109.土木工程專業生產實習教學改革初探
110.試論土木工程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111.土木工程施工技術及創新
112.土木工程中的計算機應用
113.遠程開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研究
114.《土木工程結構試驗與檢測》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探討
115.如何保障土木工程設計工作的安全性與經濟性
116.土木工程學科教學中宜注重工程案例教學
117.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論土木工程本科專業(中職本)人才培養模式
118.面向土木工程學科的安全工程課程探討
119.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邊坡支護技術探討
120.簡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
121.光纖傳感器在土木工程中的應用
122.注冊師制度下的土木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構建
123.關于土木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