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爽aaaaa大片,国产精品成人自拍,国产999精品久久久,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優秀范文 高中生德育考核

高中生德育考核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7-31 17:00:1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高中生德育考核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高中生德育考核

第1篇

一、高中生物“雙微整合”教學的意義

高中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幾乎所有的知識點及其聯系都和實驗密不可分,都需要用實驗來說明、論述和驗證,需要學生動手自己設計實驗,并走向生活、走向社會,通過體驗實際生活、生產實例來更好地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能力。并且,生動的實驗結果最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他們鞏固所學的知識。

M.L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從國外引進的,它在全國近千所大中小學化學教學領域普遍推廣,并已向生物、科學等學科滲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它的明顯優點是:學生動手機會多;實驗反應速度快、現象明顯;藥品用量少,許多器材可就地取材,節省經費;明顯減少環境污染。這使得一些演示實驗經重新設計可以成為人人動手的學生實驗,將實驗器材、藥品帶出課堂進行實地研究也成為可能。這有利于開發學生多元智能,促進學生由形象認知轉化為抽象認知,并由此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新知識的建構,還能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然而,在教學中還有許多無法進行實驗,教師難以教、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如現行高中教材一開始就進入細胞結構教學,學生對細胞看不見、摸不著,只能靠顯微結構圖硬記。再如DNA分子結構、基因重組、基因變異、遺傳規律等微觀知識,還有生物圈、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等宏觀知識等,教師都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去詮釋。CAI對此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CAI雖然不能替代生動直觀的實驗,但對于輔助實驗分析以及實驗以外其他內容的教學卻有著獨特的作用。利用計算機的文字編輯、數據處理、圖文組合處理、動畫制作等功能以及多媒體、大容量等優點,制作課件在課堂上輔助使用,能增大教學密度,簡化教學程序,有利于教學反饋。同時,學生視、聽、觸多種感官并用,能激發學習興趣,使獲得的信息相互貫通,提高對信息的吸收率,因而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建構和鞏固知識方面都有強大的優勢。

將“雙微整合”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能明顯地增強教學效果,是一種切合教學實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二、“雙微整合”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1.“雙微整合”促進學生知識建構

充分利用M.L和CAI兩種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有助于學生盡快牢固地建構知識。如“洋蔥根尖有絲分裂實驗”教學,就可以進行“雙微整合”教學。由于實驗所用的洋蔥要求根尖只有2-3mm長,而常規實驗是放在表面器中進行的,這么小的洋蔥根尖放入后幾乎很難找到。我們就利用杭州師范學院生產的微型儀器6孔井穴板,學生可以人手一套開展實驗。而6孔井穴板每孔容積只有5mL,因此只要用1mL10%的稀鹽酸解離即可。50mL10%的稀鹽酸,就能讓一個班人人都做一次這個實驗。井穴板的幾個孔可分別用于解離、漂洗、染色等,既方便又節約器材、藥品。學生實驗后,再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有絲分裂的動畫描述過程,并在每一分裂期的前、中、后、末期“定格”。動畫顯示分裂期與分裂間期的時間關系,顯示有絲分裂期細胞變化的照片,學生將實驗所得參照動畫描述進行思考,有絲分裂這一重要概念自然而然地深深印在腦海中,從而牢固地建構起什么是有絲分裂、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等知識。

2.“雙微整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DNA分子結構的教學中,先用課件展示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動畫以及堿基配對的圖文,然后讓學生每兩人一組制作雙螺旋結構模型:用各種顏色的塑料墊板剪成磷酸、核糖以及各種堿基的形狀,用訂書釘連接起兩條核苷酸鏈,再根據堿基互補配對原理連成雙鏈,然后反向旋轉即成雙螺旋結構。再用課件展示科學家華生和克里克的生平事跡。這樣理論學習、實踐和了解相關生物史相結合,對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很有效果。 轉貼于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教學中,先用圖文并茂的課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原理,突出各因素的重要性,接著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各種色素的提取和分離。葉片研磨過濾液易揮發,一次配制供幾個班級先后實驗會影響實驗效果。對此,可將葉綠素過濾液吸入多用滴管中(代替小試管)予以保存。如果將多用滴管的一端拉尖,并制作密封帽使拉尖一端加帽能夠密封,則可起到一管多用的效果:蓋上密封帽保存過濾液,打開則可代替毛細吸管在濾紙上畫濾液的細線。拉尖、密封帽制作等都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這樣,學生手、眼、腦等各種感官齊動,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等得到發展,學習效率也明顯提高。

3.“雙微”互補,促進學生智能的開發

M.L和CAI這兩種教學手段各有所長,也都存在不足之處,如果充分利用一方的長處彌補對方的不足,則對于培養學生能力,特別是促進學生智能的開發,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學了生態系統的有關知識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每人利用各種材料制作一個微型生態系統----生態球。同學們興趣很濃,想出了各種辦法。他們有的用透明可樂瓶,有的用廢舊的圓底燒瓶,也有的用透明的玻璃瓶,裝上水和少量泥沙,又裝入水草等“生產者”和一些“消費者”。尤其是“消費者”,真是五花八門,有小魚、小泥鰍、小蝦、小蟹、小螺螄、小河蚌等。有的學生還制作了好幾個,分別放在不同的環境中作對照實驗。在課堂上,老師展示自制的介紹各種類型生態系統的多媒體課件,用動畫表現生態系統中各成分的關系以及物質循環、能源流動等規律。這樣,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為他們施展才華提供了平臺,確保了他們扎實地掌握知識。

在教學中,結合我縣生態立縣的目標,我們讓學生走出校園,開展各種切合實際的課題研究。他們帶上微型儀器,進行《西苕溪源頭水源污染的調查研究》,實地檢測水源的物理指標和化學指標,并帶回水樣在實驗室鏡檢,寫出鏡檢報告,提出整改措施。此活動獲得了湖州市青少年科技活動二等獎。

第2篇

【關鍵詞】提高;藝術考生;自主學習;英語成績

在日常的高中英語教學中,藝術考生的英語教學問題越來越突出。特別是近幾年來藝術考生的數量驟增,使得這部分學生學習英語越感吃力。若不處理好他們的學習轉化問題,后果不堪設想。為此,如何提藝術考生的英語成績,成為了一個迫切的研究課題。

結合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將自己的教學心得闡述如下,以作探討交流。

一、精心創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

藝術考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學習成績相當落后,經常被同學們忽視、嘲諷與歧視,老師也容易疏忽,從而導致這些學生自卑感強,與老師、同學的關系疏遠。其實,在內心深處他們非常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和關心。作為英語老師,要想讓他們提高英語成績,務必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充分讀懂他們的心,甚至更有偏愛。讓他們能夠切實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拳拳愛心與殷切期望,讓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提高對英語的興趣

興趣是動力源泉,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提高藝術特長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可充分利用多媒體、電腦動漫制作等教學手段,積極創設各種有趣的教學氛圍。在教學中,除了播放相關的電影外,同學們分組研究這一戲劇的臺詞,加上他們豐富的動作表情,充分展示他們的演出才藝,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所教的班級里成立了英語興趣小組,同學們一起唱英文歌、做英語游戲、表演幽默劇、練習口頭對話等等,興趣和愛好已然而生。他們促膝交流,學習有了動力,學好英語的欲望明顯增強,成績也在逐步提高。

三、針對性地育教

藝術特長生學不好英語,一是基礎,二是心態問題,三是習慣問題。不厭其煩補好藝術特長生的英語基礎,還要端正學習心態,更要考慮到他們的習慣問題。藝術特長生存在著很多不良的習慣,如:少交作業、課堂多動、注意力難以集中;對各類考試抱無所謂態度;抄襲作業等。筆者認為,只要老師甘于奉獻、敢于服務,藝術特長生身上的這些不良習慣是可以糾正的。2009屆畢業的卞鵬同學就是其中的一例。為了提高他的英語水平,改變他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我不時地讓他回答一些簡單但又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我還把給他布置的作業的難度適當降低,逐步培養了他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英語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2009年的高考英成績大幅提高,總成績上了2B線。

四、高度重視,提高記、聽、讀、寫能力

藝術特長生之所以學不好英語,成績出不來,最大的原因之一是單詞不會讀或讀不準。藝術特長生掌握了正確的單詞讀音,記憶牢固了,自然對他們的英語聽力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訓練方法有:

1.科學記憶單詞。專門針對藝術特長生編寫了英語音標,分時段、分單元、分類進行英語音標教學和鞏固工作。藝術特長生學會了音標,朗讀、識記單詞就有了依據。同時,利用老師所總結的單詞循環記憶法,對藝術特長生進行單詞聽寫。聽寫到所學的內容時,再回過頭來聽寫。如此循環往復,時間一長,他們的單詞記憶效果大大提高。指導學生用各種記憶法去實踐,找出適用于自己的記憶方法。

2.閱讀能力水到渠成,寫作水平需下苦功。藝術特長生的閱讀能力隨著詞匯量的增加,訓練的深入會不斷增強的。但他們的寫作能力卻需要老師下苦功夫去提升。從實際的摸索中,這需要一定的科學性。

藝術特長生的英語寫作能力較弱,原因是他們心中的素材太少。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為此,針對文章中含有較多重要單詞、詞組,語句較好的段落,盡量讓他們背下來,背的文章多了,心中的素材也就多了,下筆自然就容易了。

五、多作課后輔導、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1.勤做輔導。英語知識學習的過程是課前的預習,課堂的引導和課后對知識的鞏固。要打好藝術特長生的英語基礎,提高其英語水平,亦須如此。做法有:

(1)提供預習提綱,為他們做好知識的預習工作。要求學生利用詞典或通過上下文猜測不懂的要點、記例句、用新詞造句、模仿漂亮的語句,然后找出本堂課知識中的重、難點等。在預習課本的過程中,藝術特長生掌握了學習知識的主動權,從而減少了上課的盲目性,增強了聽課的效果。

(2)提醒他們要及時復習、反復練習。研究表明,學過的知識短時間內遺忘很快,而隨后遺忘的速度會減慢。為此,老師須不時地提醒藝術特長生要不怕苦、勤復習、多練習。階段性后,教師幫助他們歸納重、難點以及有用的詞組和句型,且及時檢查,及時反饋。

2.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學生由于年齡相近,有著很多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但近幾年隨著現代技術產品在學生群體中的普及,負面的影響隨之而來,有些學生上課發送短信、QQ聊天。因此,為讓藝術特長生學好高中英語,提高學習成績,有賴于學校與家長互相配合,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遠離不健康的學生小團體,通過多方幫助與關愛,讓他們重新和其他同學形成健康向上學習英語的合作團隊,從而促進他們更好地提高英語成績。

總之,為讓藝術特長生提高高中英語成績,需要老師們艱辛的付出與奉獻,對他們要有一顆耐心與寬容心。我們堅信!每位老師都做貼心人,切實關注他們的英語學習,藝術特長生的高中英語成績一樣可以大幅提高。

參考文獻

馬金芳;培養英語特困生主動學習的能力[J];教育科研論壇;2009年06期

孫春艷;如何轉化特困生[J];黑河教育;2010年06期

第3篇

在色彩斑斕的網絡文化生活中,高中生中存在多元的價值取向。面對形形的網絡文化和價值觀相互沖撞,必須在高中生中倡導網絡文化核心價值觀。網絡文化核心價值觀,是指人們在網絡應用中必須遵守的、以維護網絡安全和社會發展整體利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的的基本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它對學生的網絡思想和行為具有導向、評價、調節等方面的作用。正確的網絡文化核心價值觀能凝聚共識,抵制網絡不良文化的影響,引領網絡良好的文化風尚,提升道德判斷和選擇的素養。

針對當前高中生網絡文化生活的實際,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到高中生的網絡生活中,筆者認為要在高中生的網絡文化生活中倡導愛國、學習、責任、自律的核心價值觀。

1 堅持愛國主義,唱響網絡文化主旋律

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利用技術的優勢主導著網絡的思想文化,借機將它們的社會文化和價值觀念滲透到網絡空間,實行對其他國家的文化擴張,推行網絡政治霸權主義和文化帝國主義。面對具有很強隱蔽性和欺騙性的西方價值觀念和文化道德,具有好奇心的高中生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不良信息的污染對象,在潛移默化中出現思想上的變異,容易導致社會主義道德意識的“弱化”、民族觀念和愛國主義思想“淡化”、價值觀“西化”的傾向。因此,學校要堅守思想陣地,在高中生的網絡文化中倡導愛國主義,唱響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旋律,堅持愛國主義,堅守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

1.1 弘揚中華文化、堅守精神家園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園,也是抵抗網絡文化沖擊的思想武器。因此,必須在網絡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1.2 唱響主旋律,堅持社會主義

網絡在信息疆域上實現了全球一體化,不同文化價值觀在網上的相互交織。教育工作者要要認清國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讓社會主義文化占據網上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文化的導向示范作用,幫助高中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意識,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善惡觀,并以高雅的文化、優秀的寓教于樂的信息引導高中生遠離網絡上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促其健康成長。

2 堅持學習,提高網絡利用能力

調查表明,目前高中生對娛樂功能青睞有加,而對網絡的學習、工作、交流功能知之甚少。同時,面對迎面撲來的各種資源,許多學生不能將它加以思考和消化以有效利用,不能把網絡作為學習工具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因此,“敬業”對于高中生來說就是要利用網絡來學習,在學習中提高信息素養。

2.1 端正學生對網絡功能的認識,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網絡的工具性質,認識網絡在娛樂、學習、工作、交流等多方面的功能,解決好上網“做什么”和“怎樣做”的問題。教育學生正確、有節制地使用網絡,不能沉湎其中而無心學習,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讓網絡活躍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不是讓自己沉溺在網絡生活中。

2.2 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有效利用網絡資源的能力

網絡中的學生主動性、交互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是以一定的運用網絡的能力為前提的。網絡學習是借助于技術手段進行的一種學習活動,學習者需要掌握必要的網絡技能,具備評估信息、組織信息、分析信息、展示信息、保證信息安全和交流協作的能力,有效運用網絡資源創造性地學習、生活,解決現實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我們要不斷培養學生的網絡利用能力,使他們懂得利用網絡去認識社會、接觸社會、服務社會,懂得利用網絡去獲取知識、搜索信息、促進創新。

2.3 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建構網絡學習的能力

網絡學習是一種高度自主性的獨立的學習,學習者需要具有高度的學習責任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夠自主確立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和進行學習評價。對教師而言,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形成在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同時不斷強化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有效控制學習行為,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發展要求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場所、學習工具以及學習所需要的學習材料等,以實現自覺主動的學習。

3 堅守責任,自覺規范網絡行為

網絡社會的虛擬性帶給人們自信、自主、自立意識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又助長了網絡社會中社會責任感弱化,人際關系淡化的傾向。一部分高中生忽視自己作為社會人的存在,淡化應有的責任,在網上欺騙別人,擾亂社會秩序,甚至走向網絡犯罪。因此,要求學生在網絡社會中也要學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友善待人,維護公共利益,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3.1 樹立誠信意識,友善待人

網絡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創造了一個巨大的虛擬空間,大大方便了人們溝通感情、交流問題,但也容易滋生網絡欺騙。因此要教育學生樹立誠信意識,網上交流問題、溝通感情時堅持誠實守信,自覺抵制各種道德失范行為,反對網絡欺騙。做到不為低級趣味所誘惑而窺視他人隱私,不竊取他人的知識產權。

同時還要遵守相關的互聯網規范,反對網絡暴力,不鼓動公眾惡意評論他人、公開他人隱私或者通過暗示、影射等方式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不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不危害他人利益,不騷擾他人工作。

3.2 強化國家意識,維護公共利益

網絡給正在學習中的高中生參與政治生活提供了一個渠道,拓展了活動的空間。網絡無國界,但網絡生活的主體要有國家意識。我們要教育高中生強化國家意識,要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站在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角度,積極通過網絡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以建設者的態度積極促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建設,維護公共利益,反對自我中心主義、利己主義;積極利用網絡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維護政府權威,并自覺地從網絡安全與文明的角度為社會盡責。

3.3 提升公民意識,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因為網絡和現實之間的聯系無法分割,網絡社會的權利與義務也是對立統一的,我們在充分享受網絡社會中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等高度自由的同時,也應履行和承擔與之相匹配的義務及責任。并且這種網絡生活中的義務意識較之現實生活有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提升公民意識。教育學生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自覺維護社會穩定,反對盲目追求絕對的自由與民主,不利用網絡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更不為金錢所引誘而陷入網絡犯罪的泥潭而危害社會。

4 堅韌自律,塑造健全人格

網絡匿名性使道德規范的外在約束力明顯降低,客觀上易導致高中生網上道德感的弱化,道德水平下降,自我調控力降低。因此要著力培養其自律能力,培養自律精神。自律要求行為主體要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覺地遵循法度和道德規范。而自律精神的最終形成需要學生具有堅韌的意志和健全的人格。

4.1 深化道德實踐,培養自律精神

人們在網絡上的道德言行主要依靠個人內心信念來維系,是一種以“慎獨”為特征的自律性道德。它要求我們在一個“非熟人”的網絡道德環境中,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行為,遵從道德規范,恪守道德準則。而道德實踐是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與道德信念的必由之路。因此要求學生要遵守網絡規則,在網絡與現實的結合中培養提高自律性,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律性。

4.2 進行心理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心理發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導致了許多網絡道德失范的行為。因此我們要積極開展網上心理輔導和網上心理咨詢工作,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心理生活為中心,培養學生真善美和諧統一的健全人格。

第4篇

當前中國的教學更多的是呈現出綜合化和全面化發展的趨勢,體育科目也不例外。體育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也為了讓學生掌握自我鍛煉和提高的方法,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高中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正在趨于形成,正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時期。基于此,加強對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對學生的綜合發展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1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

終身體育意識主要是所受的體育教學以及進行的體育鍛煉。高中階段正是學生身體發育、思想成熟的關鍵時期,學生面對激烈的高考壓力,必須具有強有力的體魄。一方面,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幫助學生提升身體素質,還能舒緩身心;另一方面,終身體育意識的養成,學生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更加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對今后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2目前高中體育教學中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影響因素

目前,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效果不甚理想。主要體現在個學生人和教師兩個方面:

學生個人因素:在信息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網絡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高中生除了面對高壓力的文化課學習外,往往會選擇網絡游戲、手機等消磨課余時間,參與體育鍛煉也僅僅局限在體育課堂中。很多學生喜歡體育課,僅僅是由于對某一項運動感興趣,或籃球、或足球等。這種體育鍛煉的態度,導致學生很可能由于一些輕微的因素,包括天氣、心情等就放棄體育鍛煉。另外,很多高中生并沒有意識到終身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長期這種思想影響下會逐漸放棄體育鍛煉,對自身身體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教師因素: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主要實施者。體育教師不僅需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還應該有恒心、有耐心,端正自己的態度去教育學生。然而,在目前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沒能樹立良好的體育教學觀念,在體育課堂中不注重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開展體育教學的方式也過于單一,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體育教學的興趣。

3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

3.1幫助學生養成自我鍛煉的習慣

一方面,教師應該從思想上提升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重視,在傳統的體育教學基礎上,認識到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不斷的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潛意識里接受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另一方面,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鼓勵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明白體育鍛煉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對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激情。同時,教師還應該幫助每一位學生制定明確的目標,讓學生保持高漲的體育鍛煉熱情。體育教師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學方式,應該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給學生打成一片,提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另外,教師應該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鍛煉榜樣。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的樹立在學生中的威信,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等。了解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真實想法,幫助學生解決在體育活動中面臨的困難等。作為體育教師,一定要具有飽滿的熱情,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等,因為很可能教師的言行舉止都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在榜樣的力量下,學生的自我體育鍛煉意識更容易形成。

3.2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終身運動理念

為了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樹立終身運動的理念,加強體育訓練,不斷的提升自我修養。一方面,應該加強自身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加強對各種體育專業知識的學習,學習體育心理學等知識,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做出正確的動作示范,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體育運動情況以及狀態進行觀察,根據具體的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存在,提升中整體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的觀念。

高中體育教學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精神,幫助學生提升適應社會的能力。針對現階段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單純的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情況,還需要注重學生個人品德的培養,以學生興趣為引導目標,采取豐富的體育運動形式等,吸引學生的注意,讓更多的學生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體育鍛煉中展示自我,同時促進終身運動理念的形成。

3.3營造良好的體育課堂氛圍

體育教學不同于文化課教學,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引導學生為主。第一,教師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教學活動圍繞學生展開,或者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教學計劃制定過程中,這樣能夠讓學生認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還能讓學生提升對體育鍛煉的熱情;第二,教師可以在校內積極開展體育競賽活動等,幫助高中生在課余時間豐富自我,緩解文化課學習帶來的精神壓力等。第三,作為校領導,應該做好帶頭作用,鼓勵教師參與到校園體育活動中,積極營造校園體育氛圍,讓體育鍛煉深入學生內心,幫助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第5篇

[關鍵詞]高中英語 雙向思維互動 實踐 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

傳統的高中英語存在三點缺陷:第一,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思維僵化,將英語學習當成任務,學習時缺少學習興趣,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深度不夠。第二,教師在英語課堂中的思維僵化,英語課堂形式過于單一、整體化,導致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英語學習結果存在個體化差異。第三,“師生”雙向思維互動模式僵化,導致英語實用性不強,師生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機制,造成學生使用英語時發生“僵化”現象,使英語成為“閉口英語”。面對這種情況,在高中英語教學階段,教師及時采用“師生”雙向思維互動模式就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要。

一、引導問題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興趣是師生雙向思維互動模式的重要基礎,能夠使學生愛上英語,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自主思考,并且在日后的學習發展中有意識地加深對英語的研究,加強對英語的關注,使英語成為其學習、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認為,問題式學習法是培養高中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對策之一,也是開展“師生”雙向思維互動模式的重點。

例如:在《The universal language》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就是這樣設計提問式課堂的。在課堂之初,我們以提問開課:“Let’s think about how many kinds of culture around us?”學生開始思考,并舉手回答:“KFC is from America. SONY is from Japan. SAMSUNG is from Korea. And so on.”在回答過程中,課堂氣氛逐漸被調動起來,并且引發談論話題。之后進一步引導:“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學生思考了一下,紛紛回答:“They all have an English name. They are all international company. The machine made by SONY, APPLE, and SAMSUNG all have the English instructions. And so on.”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歸納:“So which language do we use to get the information?”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In English!”

第二方面是由學生自行設置問題,常用于預習以及自學。例如,在《The universal language》一課中,為學生設計課前問題:想一想:哪種語言是國際通用語言?英語為什么會成為國際通用語言?讓學生帶著思考進行預習,從音樂、文化、生活、經濟等方面探究英語給我們帶來的改變。

二、構建學本課堂,促進公平教育

注重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可以改變傳統的課堂設計觀念,使英語課堂活起來、使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使師生間的互動關系活起來。我們認為,要想建立以學為本的“師生”雙向思維互動課堂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個方面,建立豐富多彩的課堂形式。以學為本的英語課堂強調以學定教、促進思考,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形式和教學資料引起學生的學習情趣,在輕松、互動的教學氛圍里進行學習。例如,我們在《Other countries, other cultures》一課的教學中,就是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首先,教師對學生說:“Today I want to introduce a beautiful country to you. Canada!”教師首先選取一些在加拿大取景的電影片段,把他們剪接成一部小電影,學生能夠在其中找到喜歡的明星,利用明星效應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第二個方面,實行分層教育。我們要建立分層課堂,利用學生之間的幫帶機制平衡個體學習差距。例如,在《Other countries, other cultures》教學的后半段,我們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并且保證每個學習小組中都包含學習好的、學習中等的、學習較差的學生,然后開展“To be a volunteer”主題表演。

三、制定互評機制,培養實用英語

高中英語學習任務重,傳統教學中由一個教師監管三十幾個甚至是五六十個學生,這樣肯定是無法全面落實“師生”雙向思維互動課堂的。我們受到小班制英語教學的啟發,將整個英語大班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在每個組中建立組長、師傅、徒弟、學習代表等相應職位,使每個學習小組各自成為一個英語小集體,利用小集體內部的學生互評、互管、互測來提高每個小組成員的英語成績。最后,每個小組由英語代表向教師匯報各個小組的學習成績和學習進度。這樣可以將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拆解,使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提升,使教師得到及時的教學反饋,從而使“師生”雙向思維互動能逐一落實到學生頭上。

第6篇

【論文摘要】本文結合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創業以及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分析了影響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創業及創業教育的因素,提出了擴大創業教育的宣傳力度、重視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完善創業教育課程系統、注重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培養學生創業的良好心態、加強創業教育隊伍師資隊伍建設等幾方面提出建議,旨在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系統,為大學生實現成功創業提供服務和保障。 

 

隨著每年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加上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促進大學生就業不僅成為國家關切的大事,也成為家長關心、社會關注的大事,大學生自主創業作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其作用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為大家所重視。本文基于中醫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并結合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特點,提出幾點思考和建議,旨在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幫助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為中醫院校大學生成功創業打開智慧之門。 

 

1.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1.1 數量少,質量不高 

中醫藥院校作為專業性很強的高校,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較大,專業分類主要以中醫藥和非醫學類,從往屆畢業生創業的情況來看,醫學類中針灸推拿專業學生創業稍多,非醫學類則以貿易、計算機等專業學生創業較多,但總體數量較少。而涉及到的創業行業也有少許依托自身專業特長而自主創業的實體,如推拿館、藥店等,為數也甚少,更多的是禮品店、網吧、飯店等,特色不鮮明,進入門檻較低,競爭程度激烈,總體質量不高。 

1.2 創業意識不強 

醫學專業學生的傳統思想還是想進醫院,,愿意從事其他行業的相對較少,因此創業對于他們來說,難度更大。而計算機、貿易營銷等等其他非醫學類專業就業相對容易,創業的意愿也不強。 

1.3 創業能力有待提高 

大部分自主創業的大學生由于對創業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只是憑著一時的熱情和沖勁,同時由于對創業困難估計不足,抗風險能力較差,多數自主創業的實體生存時間不長,不能帶來長期影響。 

 

2.影響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業的因素 

 

2.1 有利因素 

2.1.1 國家及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從2006年至2010年,中央共出臺10項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措施,涉及到大學生創業的行政事業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放寬市場準入、稅收優惠等方面,這無疑對大學生自主創業帶來極大地動力。 

2.1.2 學校重視 

大學生就業工作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各高校對此一直非常重視,在自主創業方面,也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安徽中醫學院在資金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并且對于每一個創業實體都親自上門進行指導和關心,設立大學生創業服務點。還專門設立招生就業處,督促和指導各二級學院的學生就業工作。并設立專門的就業指導課教研室,強化就業指導課的作用。 

2.1.3 大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愿望 

創業者作為創業的主體,既要有精神、行為、結果[1],因此需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心態和勇于實踐的踏實作風。而大學生作為最活躍、最有激情和上進心的群體,他們對新鮮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并具有冒險精神,對自我價值的實現孜孜以求。這些特質對大學生創業來說,無疑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2.2 不利因素 

2.2.1 創業的主動性不強 

盡管大學生有著積極、上進、創新等優秀的特質,但是由于對創業的繁瑣和困難,以及創業風險的忌諱,會產生對于創業的恐懼,因此也導致創業意愿的不強,主動性不夠,有不少大學生創業者是因為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而轉移到創業上來的,帶著一定的盲目性和被動性。 

2.2.2 創業資金的缺乏 

金錢資本作為大學生最為短缺的部分,一直以來都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像中醫藥院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且家庭貧困的學生不在少數,因此在本身學習、生活就已經困難的情況下,創業資金的籌措更是一大難題。 

2.2.3 社會經驗不足 

學生在校園這樣一個相對單純、簡單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各種能力的成長也多是在校園這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參加的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獲得的社會經驗也相對表淺,當走出校門,自主創業,應付社會事務時,自然對外界的“干擾”缺乏正確的處理方式和方法。 

2.2.4 創業氛圍不夠 

創業氛圍的不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熱情,一方面是在校創業學生的人數少,團隊少,成功的案例也較少,缺乏典型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創業講座組織的少,也沒有專門的創業協會,創業活動的組織開展也就無從談起。 

2.2.5 創業宣傳不到位 

相關創業知識的宣傳不夠,如開公司辦實體,大學生應該怎么去注冊公司、如何利用國家的相關扶持政策、大學生創業應該選擇什么樣合適的項目以及經營的相關法律法規等等。 

2.2.6 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不到位 

國家、地方出臺的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在真正落實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到位現象,還需進一步到位和完善,如貼息貸款、小額擔保貸款的申辦程序等要求較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 

 

3.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影響因素 

 

3.1 創業教育起步較晚 

創業教育起步較晚,2005年,筆者所在的安徽中醫學院第一次參加“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并組織學生參加“全國高等院校企業競爭模擬大賽”,就業指導課也逐步走上正軌,逐步被納入到學校的教學計劃當中。盡管如此,僅有五年的我校創業教育,還仍處在起步階段,縱觀其他中醫藥院校,情況也相似。 

3.2 創業實踐機會較少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以“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為目的,按照高等教育培養目標,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在校大學生參與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活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的總稱[2]。這對于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而對于創業教育來說,創業實踐機會的獲得,對于大學生創業者來說,更顯可貴。但目前,有些中醫藥院校特別是中西部的中醫藥院校還尚無大學生創業示范點和創業實踐基地,而大學生創業服務點的建設也尚待加強。 

3.3 創業教育方式不夠豐富 

中醫藥院校的創業教育方式基本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學生就業指導課中的創業教育,多是理論教學,缺少針對性指導。二是組織學生參加創業計劃大賽、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三是請成功創業的畢業生回校做創業報告。但目前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創業實踐教育。 

3.4 創業教育者素質有待提高 

現在多數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多是輔導員在擔任主講教師,輔導員盡管對學生非常熟悉,對專業發展前景也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學生創業就業指導這方面還是缺少專業的知識和專門的培訓。 

4.對于中醫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和建議 

 

4.1 重視認識大學生創業的意義 

大學畢業生通過自主創業,可以把自身興趣和職業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實現人身價值;有利于大學生培養自立自強、風險意識、團隊精神、以及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創新型思想的發揮,為國家建設創新型社會提供人才儲備;也有利于緩解國家就業壓力,為更多的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所以要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實現充分就業對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意義,從而重視大學生自主創業。 

4.2 重視對大學生創業的宣傳 

大學生創業氛圍營造的好壞和宣傳的程度有著一定的聯系,好的氛圍能產生發散效應,從而帶動更多的學生認識創業,參與創業。因此在宣傳方面應該做到:一要重視大學生創業先進典型的宣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何況榜樣就在我們身邊。二要加強對相關扶持政策的宣傳,讓學生了解、領會政策并利用好政策為創業做好服務。三要宣傳如公司注冊、店面開業等的程序,讓學生明了于心,減輕創業大學生創業的畏難情緒。

 

4.3 重視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目前無論是在大學生本人還是學生家長,更多的想法是畢業以后找一份安穩的工作或者繼續深造,在現在來說,這種觀念依然根深蒂固,如何讓創業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擇業模式和成長理念,當前的工作就是要幫助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讓創業能力成為其除學術能力、職業能力外的第三種能力,成為通向創業成功的有效“護照”。 

4.3.1 創業培訓應形式多樣 

作為大學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創業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也一般,看問題容易樂觀,缺乏市場意識,心理素質也較差,因此在創業培訓的過程中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應該多樣化,一方面要學習與創業相關的商業、法律、社會知識等,另一方面可采取講座、參觀、考察、經驗介紹、案例分析等方式進行培訓,甚至有的還可采用跟蹤是的輔導和扶植[3]。 

4.3.2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應完善 

現在國內很多高校都已經設立了創業學這門課程,而浙江大學更是早在1999年就設立了創業管理強化班,并率先開展了創業高級管理人才的培養和研究,創立了一種“多通道、階梯式、復合型”的高層次管理類精英人才培養新模式,并成為全國首家獲得國務院學位辦授權的創業管理碩士點和博士點辦學單位,同時也是全亞洲第一個創業管理博士點[4]。由此給浙江大學帶來的是培養了一大批高端創業人才,創辦了幾十家具有良好商業模式的企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而中醫藥院校中的創業教育多源自于就業指導課課程,且里面涉及創業的內容不多,而授課教師在講課時,因自身欠缺創業的體驗,提及創業的也較少。在創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的今天,在中醫藥院校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是當務之需,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完善就尤顯重要。 

4.3.3 創業教育實踐基地亟待建立 

創業教育落實到根本,那就是要去執行,這就需要我們建立穩定的執行平臺,一方面可通過產學研結合的途徑,創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通過實踐環節的學習,提高學生創業實踐的能力;兩一方面可集約校內的創收部門籌集一定的創業基金,建立創業基金會等組織機構,幫助和支持學生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的情況下創立一些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項目[5];或者拿出一定的校內資源,如相關校內政策的傾斜、學校門面房的支持、學校技術的支撐等設立一定數量的校內大學生創業示范點,通過征集創業計劃書,對參與創業團隊進行面試選拔的程序和方式,讓更多想創業的學生參與進來,從而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創業體驗。 

4.3.4 培養大學生創業的良好心態 

“大學生創業,最大的問題是心態”[6],大學生畢業后急于實現個人價值,亟待社會肯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創業大學生的心態,急功近利成為阻礙大學生創業者職業發展的瓶頸,因此養成良好的創業心態,就需要我們在平時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堅持去做一件事情,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仍若東南西北風的豪氣。還要讓學生學會面對利益,要讓學生知道團隊利益才是最大的利益,不要舍本求末,損人利已。 

創業大學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素質,能合理應對創業風險,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果斷出手[7]。 

4.4 重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創業教育不應只是輔導員群體的的教學任務,而更需要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教師的參與,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引進創業管理類專業課教師,可入編到就業指導課教研室或者管理學教研室;其次加大對輔導員的培訓力度,爭取使得每位輔導員都能通過就業指導師資格認證或選送相關崗位人員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進行在崗再學習;再就是聘任有豐富創業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作為兼職教師;還需要聘請一些與學生創業相關的機構,如工商局、稅務局、教育部門等人員作為兼職教師;通過以上四種方式,可確保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力量和水平得到不斷提升,從而保證了創業教育的教學質量。 

大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無論是對于大學生本人價值的實現、民族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七大中也明確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社會”,“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和重大舉措,因此在高等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進程中,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強化創業教育在大學教育的重要地位,增強大學生創業能力,促進大學生成功創業,這也是對黨的這項重大舉措和戰略的有力落實。 

 

參考文獻 

[1]金曉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j].商業經濟,2010(6):122. 

[2]郭晶晶.淺談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的就業創業[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4):58. 

[3]李晉東.大學生創業培訓刻不容緩[j].安慶科技,2004(4):24. 

[4]金雄偉.大學生創業:如何讓成功率更高[j].人民論壇,2010(5):54. 

[5]張玉賢,張利軍.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思考[j].科技教育,2010(07):131. 

第7篇

【關鍵詞】“體教結合”;體育特長生;高考途徑;對比分析

A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ak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y Students with Sports Talent

LIU Yun-fa, QIAO Ping, DU Fang, HOU Fu-zhen, HE Zhu-yu, WU Hong-xue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Abstract】In present times, most high school graduates with sports talent cannot choose the best approach to tak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this regard, the authors compare three different approaches, namely, general examination, specialized examination and High Standard Athletic Teams in different term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m.

【Keywords】sports talent, graduates with sports talent, taking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1引言

體育特長生是學校體育運動的精英,是學校獲取體育競賽名次的關鍵所在。這一特殊群體大多都在課余時間從事業余體育訓練,是學校一支重要的體育生力軍。此外,體育特長生還可積極促進學校體育運動的開展、提高學校的競技體育水平。體育特長生不但可以為學校文體活動帶來青春活力,更可為學校帶來驕人的榮譽,從而起到宣傳及提高學校知名度的作用。正因為體育特長生在學校教育中起著不同尋常的地位,所以中學體育特長生在高考錄取中與普通考生相比也享有一定的優惠政策。

眾所周知,高考是高中畢業的每一名青少年都要經歷的一次人生考試,甚至是決定青少年人生走向的一次重要轉折〔1〕。然而目前許多中學體育特長生卻無法正確、合理、有效地選擇這項優惠政策。如何使中學體育特長生選擇適合自身實際的高考方式,抉擇好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轉折,是考生本人、家長、教練員(體育教師)、培養學校乃至全社會所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及部分省市制定的與本研究相關的文件、辦法、政策法規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對比分析法進行研究。

3結果與分析

體育特長生是指雖未達到競技的高水平,但還是具備一定的體育基礎并在一定級別和規模的體育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2〕。我國高校招生制度對少數民族考生和部分特殊人群實行優惠錄取政策,其中包括招收體育特長生〔3〕。體育特長生參加高考體育測試,所測成績達到相應等級或要求,可以在高考中“加分”,從而以較低的文化課成績和在體育專項技能上的特長,考取心目中理想的高等院校。根據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招收體育特長生的多項政策和辦法,可將體育特長生的高考途徑分為三種類型,即體育統招、體育單招、高水平運動隊。

3.1考試類型

對于體育特長生高考而言,雖然都是以體育專項技能上的特長參加體育類高考測試,但體育統招、體育單招、高水平運動隊三者招生卻是各有不同,如三者在招生院校、考試方式、錄取政策上各不同。

體育統招即在參加報名后,要參加由教育部門舉行的全省統一體育專項測試和全國統一高考,之后按各省劃定的統一分數線錄取。

體育單招雖也要參加文化水平和體育專項考試,但文化考試由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統一命題、組考,體育專項考試則由招生院校組織,招生院校根據考生的體育專項成績及綜合成績確定錄取標準。

高水平運動隊則是普通高校為提高體育競技水平,并滿足大學生運動會的組隊需要招收的具有體育方面特長的考生。需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及所報考院校的體育專項測試,在達到報考院校體育專項測試標準后,高考文化課成績需達到本省二批錄取分數線,才有機會被錄取。而對于部分特別優秀的考生(一級以上運動員)高考成績可適當放寬到本省二批錄取分數線的60%,但這部分招生人數不能超過招生總人數的15%。

3.2報考條件

報考條件是體育特長生選擇體育類高考的第一道硬性關卡。體育統招、體育單招、高水平運動隊三者之間在報考年齡、運動等級、參賽名次等方面也有著較大差異。

第8篇

1.德育是高中生繼承優良傳統的重要載體

德育教學對促進青少年思想意識的健康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他們進行及時有效的德育教學,有利于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新時期的高中生德育教學要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當代國情,弘揚民族精神,加強愛國主義情感的培養,不斷提高他們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德育是高中生繼承優良傳統的載體,其主要表現為高中生在學習各科知識的同時,還能將祖先遺留下的傳統美德不斷發揚光大。只有具備了這種集體精神、敬業精神以及不斷進取的精神,才能在應對未來的挑戰時保持高昂的斗志。通過宣傳革命先烈們的愛國事跡,贊揚愛國人士,抒發愛國情懷,讓這種愛國主義情感在學生中傳揚,讓他們能夠真正地認識到祖國的重要性,樹立起強烈的民族意識,尤其是要將我國自強不息、奮發向上、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不斷弘揚。這些都是當今德育教學的重要內容,要將他們納入學校的課程體系改革之中。

2.德育是高中生弘揚新時代精神的有效途徑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創新意識的不斷加強,人才對國家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為國家培養更多高水平人才的同時,也要加強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學會做事之前要先學會做人。所以,高中的德育教育為他們未來綜合素質的培養奠定了基礎,是弘揚新時代精神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我們在結合歷史發展狀況的基礎上,結合當代的社會發展需求,不斷加強高中生的社會責任感與集體主義觀念的培養,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利益關系,其中包括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等。在進行德育實踐時,要通過舉辦一系列的具體活動,讓同學們親身體驗,這樣才會有利于帶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們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密切相關。學生有了壓力才能在生活中把目標明確化,才能激發行動的動力,成人成才。

二、高中開展德育教學可以推動素質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1.德育對良好校風的形成和傳承至關重要

校風通俗地講就是治學、求學的風氣,它是治學精神、態度、方法、氛圍和育人環境的綜合體現,是長期形成的一種良好傳統。每一所歷史悠久、聲名遠播的學校,都必然擁有良好的校風。良好的校風起著凝聚人心、吸引人才、培養英才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國高中學校在進行素質文化教育的過程中,將德育教育與學校的良好校風的形成與傳承相結合,這樣就可以加強學生們的自覺意識,避免傳統的機械式教育方式,提高學生們學習德育課程的主動性,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建設,有效的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

2.德育對良好教風的形成至關重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太白县| 海晏县| 连城县| 溆浦县| 增城市| 阜城县| 上虞市| 都匀市| 宣城市| 酉阳| 红河县| 舞钢市| 鹤壁市| 福安市| 页游| 镇坪县| 临泉县| 大埔区| 华阴市| 东港市| 澜沧| 泉州市| 双辽市| 尼木县| 卢氏县| 绥棱县| 古田县| 五原县| 瓦房店市| 衢州市| 佛教| 平顶山市| 广南县| 静安区| 临江市| 宁城县| 霍州市| 巢湖市| 威海市| 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