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爽aaaaa大片,国产精品成人自拍,国产999精品久久久,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優秀范文 環境污染的啟示

環境污染的啟示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4-02-04 16:56:1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環境污染的啟示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環境污染的啟示

第1篇

關鍵字:環境空氣大氣污染預防治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工業及交通運輸等事業的迅速發展,特別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將產生的大量有害物質和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等排放到大氣中,當其濃度超過環境所能允許的極限并持續一定時間后,就會改變大氣特別是空氣的正常組成,破壞自然的物理、化學與生態平衡體系,從而危害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損害自然資源及財產、器物等,對污染問題進行控制處理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環境空氣的質量標準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制定本標準。本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功能區分類、標準分級、污染物項目、平均時間及濃度限值、監測方法、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規定及實施與監督等內容。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標準中未作規定的污染物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本標準中的污染物濃度均為質量濃度。本標準首次于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訂,2000年第二次修訂,本次為第三次修訂。本標準將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環境保護要求適時修訂。自本標準實施之日起,《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1996)、《〈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1996)修改單》(環發〔2000〕1號)和《保護農作物的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GB 9137—88)廢止。本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功能區分類、標準分級、污染物項目、平均時間及濃度限值、監測方法、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規定及實施與監督等內容。 本標準適用于環境空氣質量評價與管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8971空氣質量飄塵中苯并芘的測定乙酰化濾紙層析熒光分光光度法 GB9801空氣質量一氧化碳的測定非分散紅外法 GB/T 15264 環境的測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432 環境空氣。總懸浮顆粒物的測定 重量法 GB/T 15439 環境空氣 苯并[a]芘的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 HJ479 環境空氣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測定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482 環境空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483 環境空氣 二氧化硫的測定四氯汞鹽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504 環境空氣臭氧的測定靛藍二磺酸鈉分光光度法HJ539 環境空氣 鉛的測定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暫行)HJ590 環境空氣臭氧的測定紫外光度法HJ618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測定重量法 HJ630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技術導則 HJ/T193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范 HJ/T 194 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范(試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公告 2007年第4號)《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指導意見》(〔2010〕33號)

二、大氣污染的成因

1、大氣污染的含義

大氣污染是指人類生產、生活活動或自然界向大氣排出各種污染物,其含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使大氣質量發生惡化,使人們的工作、生活、健康、設備財產以及生態環境等遭受惡劣影響和破壞。污染源可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氣排放污染物的地點或地區,如排放灰塵、二氧化硫、硫化氫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氣,以及發生森林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地方。

2、廢氣污染的成分

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和人類健康威脅較大且絕對排放量較大的廢氣主要包括:含NO 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氣體及其他氣體。

原因分析

(1)城市建設是影響大氣質量的關鍵原因

1)市政建設。城市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問題,即馬路兩側的人行板道明顯高于路面而且與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馬路上的灰塵不能吹走,而且越積越多,這也是引發揚塵天氣的直接原因。

2)工業布局。工礦企業的分散性使城區的大氣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3)工業生產過程。化學工業、煤炭工業等,就是國家的重點發展部門,而且這些工礦企業大多數成為大氣污染的主力軍。

4)交通運輸。近些年來,交通運輸發展迅速。特別是近年來,私人轎車的數量急劇增多。排放的尾氣中夾雜著大量的可吸入顆粒物,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5)綠化。一些新興的工業城市,綠化還沒有跟上工業發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內部綠化已基本達標,而整個城區的綠化卻遠遠達不到要求。

(2)地形與氣候因素是影響大氣質量的重要原因

地形地貌和氣象條件特殊,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稀釋和擴散。

三、治理大氣污染的措施

1、防治大氣污染的途徑

大氣污染防治的途徑很多,主要有調整能源戰略、采用清潔能源、推行清潔生產工藝、合理使用煤炭資源、強化大氣環境管理、進行污染物總量控制,應用綠色植物凈化大氣等。

(1)推行清潔生產工藝是實現清潔生產、減輕大氣污染的重要途徑。

(2)調整能源戰略,采用清潔能源。大力開發水利資源,有步驟地發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等清潔能源。我國水能資源僅開發5%,還有95%待開發,大力開發利用水利資源是調整我國能源戰略、改變能源結構的首要任務。

(3)采用高新技術,合理利用煤炭資源,推廣型煤,改進燃燒方式。

(4)依法強化城市大氣污染管理,進行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

2、對大氣環境質量進行監測

大氣中的有害物質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地區污染類型和排放污染物種類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大氣質量評價時。應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確定需要檢測的大氣環境指標。大氣中常見的污染物有總懸浮顆粒物、降塵、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烴、鉛、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顆粒物質的測定:顆粒物質是大氣污染物中數量最大、成分復雜、性質多樣、危害較大的一種,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質,還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在大氣中的運載體、催化劑或反應床。在某些情況下,顆粒物質與所吸附的氣態或蒸汽態物質結合,會產生比單個組分更大的協同毒性作用。

3、綜合整治

大氣污染綜合整治規劃是根據城市大氣質量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功能區劃并按擬定的環境目標計算各功能區最大允許排放量與削減量,從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氣污染的治理應根據城市的能源結構與交通狀況確定首要污染物即濃度高、范圍廣、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時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當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大氣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燒方式燃煤和汽車尾氣引起,由此而來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總懸浮顆粒,因此規劃的遠景目標應該是改進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燒效率,盡量使用氣體燃料、型煤、太陽能、地熱等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實行區域集中供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過強化污染源治理與提高污染控制技術等手段創建無煙控制區。調整工業布局,根據大氣自凈規律科學便理的利用大氣環境容量,強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過技術與行政的手段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提高城市綠化率、選擇抗污染性好的樹種,大力發展植物凈化。

結束語:

目前,我國人均耗能水平還很低,是世界人均的l/4,能源消耗量也呈現大幅度上升趨勢。近期內,我國的能源結構仍將以煤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會加重我國大氣污染程度。因此,我國大氣環境質量發展趨勢不容樂觀。我國城市大氣污染治理還需以命令控制型與法律、法規手段為主,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完善,環境經濟手段將是我國環境政策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張震.我國城市大氣污染特征及防治對策[J]. 經營管理者. 2011(06)

第2篇

【關鍵詞】環境工程;大氣污染;處理措施

一、環境工程中大氣污染

1.1大氣污染的危害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我國工業企業的廢氣排放量也在不斷增大,機動車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些因素都加劇了環境污染的程度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北京的環境污染程度在不斷加重,酸雨和霧靄的嚴重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法國在工業發展時期最為嚴重的階段我國的火力發電廠、塑料處理廠會嚴生大量的有害氣體,這些氣體都會造成環境污染加重,也會對周邊的居民和植被造成嚴重的影響。工業的發展進步推動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只有發展工業才能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得到提高,重型工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但是,我國在發展重型工業的過程中忽略了對廢氣排放量的限制,相關的法律法規也不夠健全,導致廢氣排放長期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廢氣的排放量居高不下,給我國的大氣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1.2污染程度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們的生活水平以及質量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與此同時,伴隨著人們對機動車的擁有和使用也隨著時間的增長不斷地提升,機動車尾氣排放成為了大氣污染中一個比較致命的問題。雖說機動車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為區域之間縮短了距離,但是汽車制造商以及相應的監管部門并沒有針對尾氣的污染現象做出具有明顯成效的治理措施。全國各處的酸雨與近來覆蓋極廣霧霾天氣頻繁出現,這是極為嚴重的問題,目前我國的大氣污染程度,甚至已經極大超越了西方發達國家在其工業化時期污染所達到的最高程度。火電廠以及塑料廠等工業企業晝夜不息的產生這大量的工業廢氣。這不僅是度當地環境的破壞,而且會在氣流的影響下,對相鄰大片區域造成危害,有些嚴重的污染甚至會走出國界,造成國際性的大氣污染。中國發展正處于上升期,重工業對發展的支撐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也是無法取代的。作為人口大國,原本細微的東西,在與龐大的基數相乘之后就會成為極為嚴重的問題,大氣污染正是如此。但是缺乏有效處理在人口作用下形成問題的手段,成為了治理環境問題的掣肘,同時也成為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掣肘,因此,當務之急我們最需要解決環境問題。

二、大氣污染的處理措施

2.1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

針對我國環境污染加重的現狀,必項更加重視環境污染的治理,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大氣污染防治法》和《空氣質量標準》等,但這些法律法規在很多方面的規定還不夠細致,不能適應新時期我國的環境污染處理的要求。為此,必項要根據我國現階段的環境污染治理要求,提出更加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針對各種具體問題列出相應的條款,并有效地監督這些法律法規的實施過程另外,在法律法規的制定方面,我國還可以充分參照國外其他發達國家的經驗,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觀念,嚴格遵循環境保護的各項標準,提高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能力與水平。

2.2加強大氣污染監測體系的建立,強化污染預警應急體系

由于我國的大氣環境的承載條件和承載能力有限,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化規模越來越大,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經濟發展都需要燃燒大量的能源,造成污染物的集中大量排放,如果遇上大霧等不利的天氣條件,污染物不容易擴散會導致嚴重的大氣污染,嚴重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有必要提高大氣污染的監測能力,形成完善的、覆蓋全國范圍的空氣質量檢測體系。面對極端不利的天氣條件,特別是嚴重的霧霾天氣,要做好污染物類型、污染范圍和污染趨勢變化的研究和分析,及時向市民空氣污染監測預警信息,并啟動空氣質量嚴重污染的應急預案,提醒市民做好污染防范工作,將空氣嚴重污染造成的損害降到最小。

2.3增強工業企業和居民的環保意識

我國居民每天的生產生活都會排放出大量的廢氣,這也是我國環境污染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有效治理大氣污染,必項不斷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使他們都能夠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意識到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生存的家園環保部門應當切實負起責任,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與教育工作,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和宣傳活動,使更多的居民樹立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自律地參與到環境保護的過程中來,不斷改善環境質量。

2.4加大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

除了要增強企業和居民的環保意識外,國家也應當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制定出詳細的大氣污染防治計劃,并加快完善廢氣處理的相關配套設施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并不斷推行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改善我國的經濟結構,從嚴治理落后的、污染量大的工業企業,大力推廣新型環保能源,減少廢氣的排放量,遏制環境污染加重的趨勢。

2.5要加大對交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的控制力度和治理力度

隨著城市中的汽車數量越來越多,尾氣污染成為了一種新的空氣污染源,控制尾氣污染要控制城市中的汽車數量,或者控制城市的人口規模,另外還可以推廣新能源汽車,推廣無鉛汽油等對空氣污染較小的汽車燃料,從根本上解決汽車尾氣污染造成的大氣質量下降問題。對于生活污染源,可采用集中供熱的方法,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因為煤炭的大量燃燒造成的污染問題。

2.6環保部門應做好大氣質量的監測與控制工作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處理措施,并長期有效地貫徹執行下去我們必頂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積極尋求大氣污染的處理措施針對大氣污染嚴重的問題,環保部門應當切實負起責任,做好大氣環境質量的監測與控制,提供出更加詳實、準確的數據,為環境污染防治提供支持,提高大氣污染處理的針對件、科學件和有效性。

2.7積極倡導高效除塵設備的應用

大氣中顆粒污染物主要是由于煤等固體燃料燃燒產生的,要想降低這種污染物對于大氣的污染程度,可以利用干濕法、靜電法或則會是過濾法進行處理。利用干法去除污染物,一般常用的設備有重力沉降室、旋風除塵器以及慣性除塵器,而濕法去除這種污染物的設備通常是噴霧塔或者是泡沫除塵器。靜電法則是利用干式靜電除塵器和濕式靜電除塵器設備對大氣中的顆粒污染物進行去除。過濾法則是利用袋式過濾器或者是含有顆粒層的過濾器進行去除。積極提倡高校除塵設備的應用,能夠有效的降低空氣中顆粒污染物的含量,進而提升空氣的質量,達到大氣污染防治的目的。而對于各種廢氣的去除來講,則需要嚴格的控制機動車尾氣的排放以及集中供熱中煙氣等的排放。

三、結語

大氣污染不僅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對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啊,降低了環境質量為此,必項充分重視大氣污染的處理工作,加大政策、技術和資金投入力度,制定出一系列的大氣污染處理的詳細規劃,并積極推廣和發展新型能源,不斷提高環境質量。

參考文獻:

[1]本報記者郭娟.守護藍天白云[N].晉中日報,2015-02-16002.

第3篇

關鍵詞:大氣污染稅;費改稅

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的工業實力就不斷增強,而重工業的增長一直處在十分顯眼的位置,它在工業中的占比對于GDP的增長有著非常有力的推動作用。2006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占到GDP的49%,重工業的比重就達到一半以上,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時,大氣環境的惡化也顯示了我們在經濟發展方面對于環境的巨大犧牲。

我國的稅收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和全面,很多面向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和產品征收的專門稅種還沒有設立,涉及環境保護相關的稅收政策也處在一種分散、零碎的狀態,多數分布在諸如企業所得稅、消費稅、資源稅等稅種中間,各個稅種之間的協調性不強,需要進一步強化。因為缺乏協調性,稅收對各種環境污染的調控力度被限制,比如大氣污染稅的征收需要專門的稅源,因為政策的不完善,稅源難以形成,稅收對環境的保護作用被弱化。到目前為止,政府對于環境保護采用排污收費的方法,隨意性比較大,而且成本高、效率低下。環境狀況已日益嚴峻,采取行動迫在眉睫,正因如此,我國大氣污染稅征收的相關分析具有很強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開征大氣污染稅在發達國家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制度體系,比如197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個議案,討論的是對向環境排放硫化物的排污者征稅,此后稅收手段開始逐步進入環保領域并率先開征了二氧化硫稅。荷蘭,處理大氣污染,納稅人是供電或者工業需用的燃料的生產者和進口商,征稅對象主要是天然氣、與礦石燃料等,稅款納人大氣污染專門的防治基金,用于環境保護。

目前治理大氣污染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主要有:英國學者馬歇爾和庇古提出的“庇古理論”,也被稱作外部性理論,外部性理論強調市場中某一經濟主體的活動對其他實體的福利產生了影響,有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之分。如果排放者把未經處理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到大氣中,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不利影響,使得成本溢出,導致其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于是便產生負的外部性。解決的方法是提高排污者從事該活動的成本,促使他們自覺采取措施,減少外部性的不利影響。政府可以采取稅收和補貼政策,對排污者引導性較強。

目前,我國環境相關政策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收費制度和與環境有關的稅收。收費制度也是現在正在實行的排污費制度,而我國目前的稅收制度中,很少有稅收制度涉及環境保護,只有諸如車船稅使用稅、消費稅、資源稅等有直接或間接的措施是為了保護環境而設置,我國對1987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陸續進行修訂,建立了越來越完整的污染源排污申報制度、主要大馕廴疚鎰芰靠刂浦貧取⑴盼坌砜芍ぶ貧鵲鵲取5是依舊存在很多問題,諸如管理不嚴、監管不到位,地方政府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從而干預執法、缺乏環境保護意識,重污染工業的盲目建設、超標排放等問題。現有的稅法對于環境保護目的不夠明確,存在課稅范圍有限、課稅依據不合理、稅率設計的不合理等問題。

第4篇

關鍵詞 制造業;大氣污染;環境規制;廣東

中圖分類號 X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2-2104(2009)112-0073-05

近年來,在廣東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全省污染排放總量也呈上升趨勢。2007年廣東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3.6%,工業增加值增長19.8%,增速創近八年新高。但2000―2006年《廣東省環境狀況公報》的數據顯示,2006年廣東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為13584億m3,年均增長10.2%。廣東省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煙塵和粉塵等主要污染物濃度有所下降,但由于燃燒廢氣的排放上升,導致空氣質量略有下降。2006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126.7萬t,比1990年增長3倍。煙塵、粉塵排放在樣本期的后半段呈下降態勢,這說明廣東的環境規制是有一定成效的。

由于總體污染排放尤其是sch排污量居高不下,廣東部分城市空氣污染不斷加重,全省多數地區酸雨污染仍然嚴重,其中酸雨酸度最強的是佛山市,酸雨量占總降水量的43.6%。廣東省氣象局公布的《2007年廣東省大氣成分公報》顯示,2007年廣東全省灰霾日數達75.7天,比常年顯著偏多,這表明廣東省各大城市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大氣污染日趨嚴重。2007年是近50多年來廣東灰霾日最多的年份,全省有27個市、縣的年灰霾日數破歷史最高記錄。其中尤以珠三角灰霾較重,年灰霾日普遍在100天以上,其中東莞、新會分別達到213天和238天。灰霾嚴重表明廣東大氣尤其是城市大氣污染加劇。研究顯示,珠三角地區大氣中的光化學污染嚴重,尤其是大氣中的細粒子顆粒物比重在增加,造成灰霾天氣時能見度明顯下降,同時對人體危害更大,造成人體呼吸道、心腦血管、肝、肺等內臟受損。因此,要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需要理解產業特征、環境規制與污染排放之間相互作用的復雜機理。

以往有關環境規制的研究往往集中于產業區位布局、生產率減污支出的效應,而幾乎沒有關注產業特征,如產業的資本密度、產業規模、產業能源消耗和R&D支出與污染排放的關系。例如,Gary和Shadbegian(2003)檢驗了造紙行業環境規制活動與空氣和水污染的排放關系,發現減污支出和受污染影響居民的特征會減少污染排放。本文以廣東省制造業為例,集中研究產業特征、環境規制和污染排放強度的相互關系,從而有助于評價污染排放的各個決定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并為政府制定有效的節能減排政策提供理論與經驗依據。

1 基于產業特征的污染排放機制模型分析

本文采用世界銀行Pargal和Wheeler(1996)的研究模型,考察產業的污染排放機制。該模型認為,污染排放相當于一種商品,其均衡水映了各產業對環境服務的需求及社會對環境服務的供給的相互作用關系。

1.1污染需求

決定產業環境需求的因素包括能源、要素密度、產業規模、生產效率、現代生產工藝的采用以及技術創新。

(1)能源投入。大多數空氣污染物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我國產業結構重型化趨勢明顯,對原材料和能源的需要也增多。而產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礦物燃料越多,對污染的需求也越多。因此,高能耗的產業往往是污染產業。

(2)要素密度。①物質資本密度與污染。最近的一些研究顯示,美國和英國單位產值減污成本最高的產業同時也是物質資本密集型產業(Antweiler等,2001)。因此,依賴機械設備的產業比依賴勞動投入的產業產生的污染較多,部分原因是產業的物質資本密度與能源密度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②人力資本密度與污染。人力資本密度與污染的關系較為復雜。一方面,與低技術產業相比,高技術的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往往是效率較高、污染較少的清潔產業。另一方面,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可能較為清潔,因為污染產業通常需要較高的人力資本(熟練勞動)來維持。因此,人力資本密度與污染排放強度之間的關系是不確定的。

(3)企業規模。企業規模是指產業中單個企業的附加值。一方面,產業的總產出與污染排放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即產出的增加使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下降,這說明資本使用以及污染控制可能存在規模經濟。另一方面,規模大的企業更容易成為政府環境管理機構監控的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規模收益。因此,企業規模與污染排放強度之間的關系是不確定的。

(4)效率。污染排放與效率呈負相關關系。具有效率的產業往往是單位產出污染排放較少的產業。

(5)現代生產工藝的采用。新建企業或采用現代生產工藝的企業更為清潔。由于環境規制不斷提高,現代的生產工藝往往更加節約資源,因此,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也較少。

(6)技術創新。產業的技術創新會減少污染需求。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目標就是實現工藝創新。而工藝創新可以提高效率,增加廢物循環利用,減少原材料投入,從而減少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

1.2污染供給

環境規制包括正式規制和非正式規制。正式規制是指政府代表公眾利益對污染實施控制,包括傳統的命令和控制方法以及經濟手段,如污染稅和排污權交易。發展中國家由于正式規制較弱甚至缺失,因此,公眾通過談判或游說的非正式規制更為明顯(Pargal and Wheeler,1996)。

2 計量模型與數據說明

被解釋變量E表示單位產值的污染排放,本文使用空氣污染物中三種不同污染物的排放強度(s02、煙塵和粉塵)對方程進行估計。變量ai和di分別表示產業和年份的特定效應。本文使用19個制造業和7年(1999―2005)的面板數據進行估計。所有的貨幣單位都以1990年為基期進行折算以剔除通貨膨脹的影響。這19個制造業分別是: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水泥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與食品加工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塑料制品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制品業、紡織服裝、鞋和帽制造業、醫藥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和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印刷業、記錄媒介

的復制、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纖維制造業、橡膠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本文的污染排放數據來源于相關年份的《廣東省統計年鑒》和廣東省環保局提供的環境統計數據。其他變量的數據均來自相關年份的《廣東省工業統計年鑒》和《廣東省統計年鑒》。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根據污染物的不同,工業內部的不同產業污染排放強度的差別很大,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的變動幅度分別為7861.67:1(煙塵排放強度)一60 921.00:1(粉塵排放強度)。這就意味著,即使是產業結構發生的變動很小,產業平均污染密度也可能發生較大的變動。因此,本文以廣東省制造業為例,集中研究產業特征、環境規制和污染排放強度的相互關系。

2.1對需求變量的說明

如上所述,廣東的大氣污染嚴重,因此本文側重于對大氣污染產業特征的研究。Nit表示單位產值的能源消耗,包括煤、焦炭、原油、柴油、煤油、汽油、天然氣和電力的消耗。物質資本密度PCI以單個工人創造的附加值的非工資部分衡量,即,(產業附加值一工資)/就業人數。人力資本密度HCI以單個工人創造的附加值中支付給熟練工人工資的比重衡量,即工資/產業附加值一非熟練工人工資×就業人數。規模變量SIZEit以單個企業的附加值衡量,即某一產業的附加值/該產業的企業數目。現代生產工藝CAPit是產業的資本支出占附加值的比重,本文以《廣東省統計年鑒》中“按行業分城鎮固定資產建設和投資總規模”衡量資本支出。產業的資本建設投資越大,產業的機械設備就會越新,因此該數據是衡量產業采用新工藝的較好指標。RDit以《廣東省統計年鑒》的新增固定資產衡量。

2.2對供給變量的說明

方程中的REG是一組反映正式和非正式規制的向量。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三條規定,國家采取措施,有計劃地控制或者逐步削減各地方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負責,制定規劃,采取措施,使本轄區的大氣環境質量達到規定的標準。這意味著,地方政府對國家沒有制定標準的項目有權限自行設定地方標準。因此,當地方政府實施這些環境標準時就會考慮本地區的經濟和社會條件。

由于環境規制具有地方性特征,因此需要分析正式規制和非正式規制的地方層面的影響因素。衡量正式規制的指標如下:第一,地區的污染投訴率。其含義是地區的污染投訴數量/該地區的產值。第二,地區的失業率。由于地方政府實施正式規制取決于當地的社會問題,因此使用失業率衡量地區的社會狀況。失業率影響地方環境規制的原因有兩個:第一,一個地區的失業率越高,投入污染治理的資源就越少;第二,如果污染企業能提供就業機會,地區的公眾會容忍這些企業的存在,這種效應在高失業率地區尤其明顯。因此,高失業率會導致寬松的環境標準和吸引更多的污染企業。

衡量非正式規制的指標如下:第一,收入。相關研究表明,收入與規制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Daspupta等,2001),收入越高的地區,對清潔環境的需求越強。富裕地區對污染影響的關注程度高于貧困地區。同時,一個地區的就業機會越多,向政府進行游說以反對污染企業的集體行動的力量越大。本文使用失業率衡量地區收入。

第二,人口密度。一方面,地區的人口密度越高,意味著受污染影響的人口越多,因此反對這些污染企業的公眾也越多。另一方面,高人口密度地區的排污效應與人口密度低的地區相比,不易引起公眾的注意。因此,人口密度對污染排放的影響并不確定。

第三,人口因素。人口因素包括年齡結構和受教育程度。年輕人口比重高的地區更為關注污染問題,對污染企業進行游說的可能性也越大。本文以15歲以下人口衡量年齡結構這一變量。另外,如果一個地區的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對環境污染的后果意識就不強。而且,這些地區可能對現有的正式規制渠道的使用也非常有限。因此,污染企業傾向于布局在教育程度較低的地區。本文以地區獲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重衡量受教育程度。

由于本文的污染數據和產業特征數據要求產業層面而非地區層面的數據,而上述衡量規制指標的變量都是地區層面的數據,因此,需要把地區層面的規制數據相對應轉化為產業層面的數據。下面以污染投訴這一變量為例說明如何進行轉換。

其中,下標i、r和t分別表示產業、地區和年份,s表示地區r的產業i的產出占全國該產業的比重,PROSit表示地區r的污染投訴占該地區總產出的比重。因此,某一產業占該地區的產出比重越高、污染投訴率越大,PECoprns的值越大。其它變量如地區失業率(REG)、人口密度(REGm)、人口年齡結構(REGagepop)和教育水平(REC-edu)的計算方法相同。這些變量用廣東省21個地級市的數據計算而得。

3 計量結果

表1是使用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方程的估計結果。通過對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的豪斯曼檢驗(HausmanTest),結果顯示,對SO2而言,Hausman檢驗的概率值為0,000,因此可以拒絕原假設,即解釋變量與誤差項存在一定的關系,使用固定效應模型更優。對于煙塵和粉塵而言,Hausman檢驗的概率值分別為0.754和1.000,因此無法拒絕原假設,使用隨機效應模型更優。所以,對于SO2本文側重于討論固定效應模型,對于煙塵和粉塵側重于討論隨機效應模型。

3.1污染需求變量的估計結果

表2顯示,三種污染物的排放強度作為被解釋變量的估計結果表明,能源密度與污染排放強度呈正相關且統計上顯著。另外,煙塵和粉塵的排放強度作為被解釋變量的估計結果中,物質資本密度、人力資本密度與煙塵和粉塵的污染排放強度呈正相關,這說明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密度高的產業同時也是高污染密度產業。人力資本密度的符號在理論預期上是不確定的,但估計結果表明,高人力資本產業往往污染密度更大。這一結果與美國和英國的產業特征一致,這一觀點在國內首次提出。

表2還顯示,煙塵和粉塵作為被解釋變量的估計結果中,企業平均規模與煙塵和粉塵的排放強度呈負相關。但是,資本支出作為現代生產工藝替代變量在統計上并不顯著。SO2和粉塵估計方程的結果中,R&D與SO2和粉塵的污染排放強度呈顯著的負相關。

3.2污染供給變量的估計結果

表2顯示,SO2作為被解釋變量的估計結果中,人口密度與SO2的排放強度呈正相關,這說明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區,產業的污染排放量越大。這是由于人口密度高的地

區,污染企業不易發現,因此規制壓力小,產業的污染密度高。另外,教育程度與SO2、煙塵和粉塵的排放強度呈顯著的正相關,這說明地區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環境規制越嚴格,污染排放越小。人口密度與各污染排放物的關系不顯著。

4 結論和政策建議

4.1結論

由于產業特征與污染排放之間的聯系緊密,因此對于政府部門和企業而言,理解影響產業污染排放強度的產業特征至關重要。本文使用廣東省19個制造業2000―2006年的數據對產業污染排放強度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污染排放強度與能源使用、物質資本密度和人力資本密度存在正相關關系。另一方面,污染排放強度與企業規模和R&D支出呈正相關關系。污染排放強度與資本支出呈負相關,但統計上并不顯著。

就環境規制變量而言,本文使用污染投訴率衡量正式規制,估計結果顯示,該變量對污染排放強度的影響為負且統計上顯著。地區人口密度、失業率、年齡結構和受教育程度對污染排放強度有影響但不顯著,這說明非正式規制的作用還不是很明顯。

4.2政策建議

(1)根據能源使用密度與污染排放的關系,提出區別污染產品與清潔產品的污染稅。本文的結果表明,如果規制指向能源使用,成效將會較為顯著。盡管能源使用的下降將會減少污染密度,但根據能源的污染含量而征收不同的能源使用稅對一些污染物(例如SO2)將起到明顯的作用。因為產業不但具有減少能源使用的動機,而且還具有轉向使用清潔能源的動機。例如,轉向低硫排放的煤炭或者從煤炭轉向天然氣。

(2)根據物質資本密度與污染排放的關系,需要輔之以其他政策來抵消物質資本密度不斷提高導致的污染排放上升。如果我國制造業的資本累積密度不斷提高,這意味著物質資本密度和人力資本密度也隨著不斷提高。由于這兩個產業特征變量會增加污染排放強度,這是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需要接受和克服的難題。盡管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FDI的流入加快了資本的累積進程,這意味著資本密集型產業將逐步獲得比較優勢。因此,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污染排放必呈上升態勢。

第5篇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U492文獻標識碼: A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農村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農民的生活質量大大改善,但同時,農村的環境狀況也在每況愈下,這主要由于我國農村法律制度的缺失、農民的環境意識比較淡薄、農業生產方式不合理等等。下面我就將從不同的層面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成因以及對策進行分析。

1、農村環境污染成因

1.1、環境意識淡薄

我國農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較低,長期以來農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造成資源的過度開采,造成隨意處置農業廢棄物的現象比較嚴重,垃圾亂倒、畜禽亂放、死畜亂扔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常見,基層農村管理者忽視了環保工作的法律強制性,使現存涉及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在具體工作中被政策化,其靈活性代替了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以及規范性,這就造成了我國的新農村環境保護遇到重重的障礙,農村的環境污染持續惡化。

1.2、畜禽污染

近年來,在我國農村,比如人口較為密集的地區對畜禽煩人養殖已經從分散的農戶養殖轉向集約化的養殖,而對于工廠化的養殖,使得禽畜糞便的污染在大幅度的增加,再加上布局上的不合理,沒有注意避開人口聚居區,造成畜禽糞便還田的比例比較低。與此同時,在污染排放的強度上并不低于工業企業的集約化養殖場,其污染危害也就變得更加嚴重。

1.3、法律體系缺失

多年來,我國已逐步建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主體的法律,其中包括憲法關于環境保護的規定,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環境保護體系,但是該體系建立的立足點往往是工業污染,雖然涉及了農村環境保護,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上述法律法規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農村發展的需要,以此造成我國農村法律體系的不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農業環境雖有涉及,但都比較簡單,而且未能將農業自然資源的保護協調起來,農業造成的環境污染等重要環境領域還存在立法空白,這就使得我國農村環境保護管理體制也未能有效建立,不利于我國農村環保事業的健康發展。

1.4、鄉鎮企業污染

近年來,隨著我國一系列富農、惠農政策的出臺,鄉鎮工業企業以及畜牧養殖企業得到迅速發展,為農民增加了就業機會,但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環境污染問題。這其中,鄉鎮工業存在著數量多、設備簡陋、技術落后等問題,很多鄉鎮企業缺乏防污治污設施,而大多數的畜牧養殖企業經營管理也多比較粗放,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出現了大量糞便得隨意堆放等現象,造成養殖場周邊水環境亞硝酸鹽、大腸桿菌等指標的嚴重超標,威脅居民的人身健康。

1.5、現代化農業生產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農業生產都采取粗放型生產經營方式,以資源的浪費為農業發展基礎,再加上我國是世界上化肥年使用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并且有效利用率之低遠遠超過發達國家,為了保證糧食供應,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過度的使用土地資源,這給農村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嚴重的危害了農村居民的生活健康。

2、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2.1、生活垃圾和水源污染

結合我國農村生產、生活習慣,很難做到將生活垃圾的分類,絕大多數農村生活環境比較差,與此同時,村鎮的環衛基礎設施不健全、布局不合理、大量有毒有害垃圾的任意丟棄等嚴重的污染了土地、水源。同時,城市垃圾向農村的轉移,也嚴重污染了當地的土壤、水源,給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帶來長期危害。

2.2、白色污染

目前在我國農村,農用塑料薄膜是農村白色污染物的最主要來源。雖然地膜覆蓋技術的普遍運用,大幅度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殘留薄膜的回收措施,造成殘留薄膜在農田土壤中逐年增多,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殘留薄膜長期存在于土壤中,會改變或切斷土壤空隙的連續性,阻礙土壤水分的遷移,削弱耕地的抗旱能力,最終致使農作物產量煩人下降。

2.3、重金屬污染

金屬一般不會自行分解,有毒的金屬離子被腐蝕后會溶于水形成金屬離子,隨雨水流入河流中或滲入土層,對土壤,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導致所產的農作物無法食用。比如一些造紙廠、化工廠等排放的重金屬都是農村環境的污染源,這些企業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河中,嚴重危害了人們的健康,“癌癥村”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發生了多起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這些事件中,農村是主要受害地區,農民也是主要受害人群。

2.4、農藥污染

現在我國農村在生產過程中,對農藥的大量運用較大程度地污染了環境,給人們的糧食留下了致病的隱患。目前,農民為了增加農作物產量而過度使用化肥,農藥,其實在實際上噴灑的農藥只有少部分的附著在農作物上,而其他部分則流失在土壤以及空氣中,這些不僅造成藥劑浪費、地力下降,而且對土壤和水源造成嚴重污染。

3、農村環境問題治理原則

3.1、堅持城鄉統籌的原則

目前,我國城鄉之間雖存在一定的地域分隔,但城鄉環境同屬于一個整體,相互影響,然而中國環境保護長期側重城市,使得農村環境的不斷惡化,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徹底的改變環境保護輕農村的傾向,把城鄉環境保護放在同等重要位,統籌規劃。比如制定環境衛生標準以及責任區的制度;完善農村環保法律法規的建立、實施;加強農村的環保宣傳工作,發揮村民自身的力量來美化生活環境。

3.2、堅持協調發展的原則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然而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已經成為了我國面臨的重大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堅持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實施可持續化的發展戰略,即既能滿足當代人的發展需要,又要滿足后代人的生存,所以農村社會的發展就必須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并且充分的突出環境效益優于經濟效益的原則。

3.3、村民自治的原則

環境的保護應該以教育為本。首先,在農村各中小學開展綠色進校園活動,提高中小學生的環境意識;其次,對廣大村民加強宣傳引導,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動員村民自覺參與農村環境的保護工作,引導村民關注、支持環保工作,提升農村整體環境的質量。

4、農村環境治理對策

4.1、增強環保意識

廣大農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所以增強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要在平時通過多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農民樹立生態文明觀念,提高環保意識;開展環境保護技能的培訓,使農民掌握科學農業生產技術;廣泛聽取農民對涉及自身利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的意見與訴求,維護農民的環境權益。

4.2、完善環境監督法律體系

要做到重視農村生態系統的整體性與環境問題的特殊性,根據實際制定出完善的約束性法規政策。在國家層面需要制定環境基本法,并增加自然生態保護方面的內容;在地方層面上可制定專門性的農村環境保護地方性條例,對現有法律沒有規定的內容作出全面具體的規定;完善相關政策,以已頒布實施的相關法律法規為基礎,系統分析對農村環境管理的具體要求,對相關政策進行完善。

4.3、建立城鄉污水處理系統

要建立城鄉污水處理系統,新建擴建污水處理場站,在近郊農村應建立比較完善的污水分流收集系統;在遠郊鄉村,可利用濕地以及溝塘等就地處理或者開展“一池三改”提高污水的處理效率。

4.4、統籌城鄉發展

建立城鄉統籌協調的環境保護機制,防止污染轉嫁;針對我國農村的特殊情況,制定更適合于農村環境現狀及發展的法律規范,提高農村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法律的現實操作性;創新城鄉一體化環保工作與投入機制,全面貫徹“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方針,切實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的投入。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環境直接影響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所以在以后的發展中一定要根據實際,加強對環境污染的預防與治理,使得農村居民生活品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促進我國經濟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蔣知棟,位蓓蕾,李耀.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及成因分析[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1:4-7.

第6篇

關鍵詞:室內空氣質量;污染;檢測;防治方法

Abstract: as people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people on indoor air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this paper in indoor air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harm, inspec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re described.

Keywords: indoor air quality; Pollution; Detection; Control method

中圖分類號: X8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 前言

隨著現代物質文明的發展及工作環境的優化,人們有70%以上的時間留在家中、辦公室或處身其它室內環境。良好的室內空氣質量是保障身體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不合格的室內空氣可導致身體不適,健康欠佳 ( 例如頭痛、眼睛痕癢、呼吸困難、皮膚過敏、疲勞或嘔吐等 ),而在工作中,更會引致高缺勤率及低生產效率。近年來家裝業發展迅速,不規范的家裝帶來的負面影響十分嚴重,而目前建材市場的混亂,造成非環保、低劣質的家裝材料進入家居,有害氣體的污染十分突出。影響室內空氣環境的有害物質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甲醛,氨,苯、TVOC和氡等。本文就以上幾種污染物的來源、危害、檢測以及防治措施作簡單的論述。

1室內空氣中污染物的來源

1.1甲醛

用作室內裝飾裝修的膠合板、細木工板、中密度纖維板和刨花板、木芯板等人造材料,在生產制作中,需要甲醛作粘合劑,粘合劑以甲醛為主要成分的脲醛樹脂,另外甲醛還具防蟲防腐功能而被廣泛運用,各種板材殘留的甲醛會逐漸向環境釋放。其次地板家具的油漆、壁紙、涂料的稀釋劑等,一旦用于裝修暴露在室內就會釋放甲醛。

1.2氨

主要來自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冬季施工過程中,在混凝土墻體中加入混凝土防凍劑;另一種是為了提高混凝土的凝固速度,使用高堿混凝土膨脹劑和早強劑。這些含有大量氨類物質的外加劑在墻體中隨著溫濕度等環境因素的變化而還原成氨氣從墻體中緩慢釋放出來,造成室內空氣中氨的濃度不斷增高。另外氨還來自于室內裝飾、裝修材料,如家具涂裝時作為添加劑和增白劑均使用氨水,氨水為建筑材料市場常用商品之一。

1.3苯

苯在室內裝飾、裝修所用的各種建材中大量普遍存在,裝修使用的膠漆、涂料等,都是室內有機揮發組分包括苯污染的源頭。室內裝修以涂料用量比例較大。涂料主要成分多為樹脂類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施工使用時需用稀釋劑調合。主要有辛那水、松香水及脂、酮、醚、醇類以及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烴類等按一定比例與涂料配制使用,居室涂料后,揮發性強的稀釋劑大氣彌散空氣中,是引起人中毒的主要禍首。

1.4 TVOC

TVOC又稱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它含苯、甲苯、對二甲苯、間二甲苯、鄰二甲苯、苯乙烯、乙苯、乙酸丁酯、十一烷等。室內的TVOC主要是由建筑材料、室內裝飾材料及生活和辦公用品等散發出來的。如建筑材料中的人造板、泡沫隔熱材料、塑料板材;室內裝飾材料中的油漆、涂料、粘合劑、壁紙、地毯;生活中用的化妝品、洗滌劑等;辦公用品主要是指油墨、復印機、打字機等。 此外,家用燃料及吸煙、人體排泄物及室外工業廢氣、汽車尾氣、光化學污染也是影響室內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含有量的主要因素。

1.5氡

氡是由鐳衰變產生的自然界唯一分布極廣的天然放射性無色無味的惰性氣體。室內氡的污染來源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戶外空氣中進入室內的氡;供水及用于暖通和廚房設備燃煤與天然氣中釋放的氡。

2室內空氣中污染物的危害

2.1甲醛

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現為對皮膚粘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漿毒物質,能與蛋白質結合、高濃度吸入時出現呼吸道嚴重的刺激和水腫、眼刺激、頭痛。皮膚直接接觸甲醛可引起過敏性皮炎、色斑、壞死,吸入高濃度甲醛時可誘發支氣管哮喘。高濃度甲醛還是一種基因毒性物質。實驗動物在實驗室高濃度吸入的情況下,可引起鼻咽腫瘤、白血病等。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經紊亂、妊娠綜合癥,引起新生兒體質降低,染色體異常,引起少年兒童智力下降等。

2.2氨

氨對接觸組織有腐蝕刺激作用,可吸收組織水分,使組織蛋白變性,并使組織脂肪皂化破壞組織膜結構。溶解性極強,濃度過高時除腐蝕刺激作用外,還可通過三叉神經末梢反射引起心臟停博呼吸停止,氨通過肺部吸收,少部分可被CO2中和,剩下部分被血液吸收或隨汗、尿呼吸排出。短期內吸入大量的氨氣出現流淚、咽痛、聲音嘶啞、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并伴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乏力等,嚴重者發生水腫,呼吸窘迫綜合癥,當氨濃度為13mg/m3時,被接觸人尿和血液中尿素和氨明顯增高。

2.3苯

苯為無色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液體,是室內揮發性有機物的一種。人在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苯時,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麻醉作用,輕者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乏力等現象,重者還會導致昏迷、甚至因呼吸、循環系統衰竭而死亡!如果長期接觸一定濃度的苯,會引起慢性中毒,出現頭痛、失眠、精神萎靡不振、記憶力減退等神經衰弱癥狀。

2.4 TVOC

TVOC能引起機體免疫水平失調,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出現頭暈、頭痛、嗜睡、無力、胸悶等自覺癥狀;TVOC還可使眼睛不適,感到赤熱、干燥、沙眼、流淚,喉部不適,感到咽喉干燥,呼吸毛病,氣喘、支氣管哮喘等,同時還可能影響消化系統,出現食欲不振、惡心等,嚴重時可損傷肝臟和造血系統。

2.5氡

接觸高濃度的氡,人會出現血紅細胞的變化,氡對脂肪的親和力很高,若與神經系統結合損害更大。氡的危害具有潛伏期。氡被人體吸收后,其衰變的阿爾發粒子在人的呼吸系統造成輻射拐傷,誘發肺癌。氡是除吸煙外引起肺癌的第二殺手。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19種主要的環境致癌物質之一。

3室內空氣中污染物的檢測

3.1甲醛和氨

甲醛和氨一般都是用分光光度法來進行檢測的,具體的實驗步驟如下。

(1)在現場用一個內裝5ml (氨為10mL)吸收液的大型氣泡吸收管,以0.5L/min的流量抽取10L(氨為5L)空氣,及時記錄采樣點的溫度及大氣壓力。采樣后樣品在室溫下保存,于24h內分析。

(2)將所采回來的樣品放在分光光度計上進行檢測,測得相應的吸光度值,進而得出空氣中甲醛和氨的含量。

3.2苯和TVOC

苯和TVOC主要是采用氣相色譜法進行檢測,具體的實驗步驟如下。

(1)在現場打開Tenax-TA管,與空氣采樣器入氣口垂直連接,以0.5L/min的速度抽取10L空氣,精確計時。采樣后,應將吸附管的兩端套上塑料帽,并記錄采樣時的溫度和大氣壓力,Tenax-TA管在采樣前已老化。

(2)將采回來的樣品放在氣相色譜儀上進行氣相色譜分析,得出相應的譜圖,根據譜圖分析苯和TVOC的含量。

3.3氡

氡一般用連續測氡儀直接測出其在空氣中的含量。

4室內空氣中污染物的防治措施

健康的生活,源于清新的空氣,室內空氣對身體的健康影響頗大,要想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必須從源頭開始控制,第一,盡量選擇環保建材;第二,裝修不要太復雜,特別是兒童房盡量減少墻紙的使用和家具的擺放;第三,可以與裝修同步進行裝修污染治理,即對裝修使用的石膏板、木工板或其他板材未上油漆前進行藥劑治理,對于強化木地板,未安裝前藥劑治理一次,裝修整體完工后再全面治理一次,這樣就可以減少源頭上的污染。

同時也可以用以下幾個簡單有效、實用經濟的方法來提高室內空氣的質量。

4.1植物消除法

吊蘭、蘆薈、虎尾蘭能適量吸收室內甲醛等污染物質,改善室內空氣污染狀態;茉莉、丁香、金銀花、牽牛花等花卉分泌出來的殺菌素能夠殺死空氣中的某些細菌,抑制結核、痢疾病原體和傷寒病菌的生長,使室內空氣清潔衛生。但植物本身吸附作用較為微軟,一般作為輔助方式。

4.2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能夠對室內有害氣體起到吸附作用,它是利用木炭、竹炭、各種果殼和優質煤等作為原料,通過物理和化學方法對原料進行破碎、過篩、催化劑活化、漂洗、烘干和篩選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4.3加強通風法

一般家庭在春、夏、秋季,都應留通風口或經常開“小窗戶”;冬季每天至少早、午、晚開窗10min左右。平時如使用化學用劑后,不可馬上關窗,至少通風換氣半個小時。講究廚房里的空氣衛生。每次烹飪完畢必開窗換氣;在煎、炸食物時,更應加強通風。

第7篇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不斷深化,城鎮化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對城市環境空氣的污染狀況越來越關注,在信息交流高速發展的今天,環境空氣質量成了影響人們日常生活活動的一項重要考量因素,直接關乎廣大人民的幸福與健康,本文重點介紹現階段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現狀產生的原因,并簡要分析其解決措施,希望通過本文能讓人們對所處的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現狀有較為清楚的認識,并尋求問題的解決之道。

 

一、城鎮化進程中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現狀及原因

 

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經濟繁榮的今天,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大,城市的環境空氣污染既有老問題又有新狀況。

 

(一)城鎮人口密集,綠地面積不足。綠地是城市呼吸的中樞,是“城市之肺”,綠地與樹木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在城市環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綠地面積的相對不足,不僅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而且易導致北方多風干燥地區的風沙揚塵現象。

 

(二)樓房過度密集,空氣流通不暢。城鎮化的進程直接導致房地產行業的迅猛發展,樓房林立,高樓大廈成為其顯著特色,地面硬化面積不斷擴大,城市熱島效應更加凸顯,空氣污染物擴散不及時,導致污染相對集中且持久。

 

(三)城市規劃不合理,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新興城市大多是在老城鎮基礎上擴建的,缺乏合理的規劃方案,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特別是存在大企業的城市,依廠建城,企業存在不合理但又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例如部分城市電廠就在其城市包圍中,隨著城市的發展,這種格局既不利于城市的發展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但因為多方利益的牽連且政策的轉變,企業重新選址不易,但是如果一旦出現污染事故,對城市環境空氣影響較大。

 

(四)機動車數量增加,開車人群增多。城鎮化的發展帶來經濟的繁榮,機動車數量不斷增長,在路上行駛的機動車數量也在攀增,汽車尾氣對環境空氣的污染不可小覷,在特殊的氣候條件下,甚至成為城市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且加之城市對車流量的檢測存在落后性,道路規劃及紅綠燈的安設及時長設置存在滯后性,間接導致道路車輛廢氣排放的增加。

 

(五)盲目追求經濟發展,環保力度不強。部分城市借助發展政策的鼓勵,大力發展經濟,在環保執法上用力不足,有的為了財政的收入,對污染企業實行先落戶再治理的方法,后續措施不夠周全,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出現環保問題,不僅增加了后續環保治理成本,而且對城鎮環境空氣造成很大的影響。

 

(六)企業環保意識不強,環境監測受限。目前,我國對于企業排污有嚴格的排放標準,但現實中部分企業環保意識不強,抱著降低排污成本的想法,減少廢氣治理的投入,甚至只是在被監測時才啟動治污設施,對環境空氣的危害較大。環境監測部門對排污信息掌握不及時,不能及時取證,且環境空氣污染有即時性,而檢測方法落后,檢測設備不能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對環境空氣污染的監督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實際情況。

 

二、解決措施

 

導致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城市是一個很脆弱的生態,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會遭受很多問題的困擾,不妥善解決,不提前預知,就會對環境空氣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對生產生活造成不利影響,降低人們的幸福感。

 

(一)提升環保意識,做好城市綠化工作。科學的進行城市綠化工作,不僅需要完善政府部門對公共用地的綠化工作,還要加強開發商對小區內的綠化措施,制定標準政策,落實好綠化率。

 

(二)合理規劃城市 確保城市生態穩定。以城市生態穩定為前提,合理規劃城市發展,城市在城鎮化的進程中不斷擴大,若無壯士斷腕的決心和決勝千里的謀劃,很難保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對污染型的企業勇敢的說不,對制約城市發展的各項污染事項保持高警覺和零容忍的姿態,才能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有信心在這個城市生活下去,從而建設更加美好的城市環境。

 

(三)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城市在引導企業時,要充分考量環保因素,大力鼓勵環境友好性企業的發展,對已存在的企業,要強化產業結構優化,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在工藝燃料上下功夫,推進先進工藝的使用,鼓勵利用清潔能源。提高治污工藝與水平,引入市場機制,引導企業加大污染治理資金投入,將可能產生的污染處理到最大限度排放,減少對環境空氣的污染程度。

 

(四)合理規劃道路,減少機動車尾氣污染。根據車流量情況,合理規劃道路及道路設施建設,合理解決擁堵問題,減少機動尾氣排放量,鼓勵使用清潔燃料,嚴格機動車的綠色環保檢測,鼓勵乘坐公共交通設施。

 

(五)提高企業環保意識,加強環境監測力度。通過相關政策法規的講解及相關事例的警示作用,企業要清醒認識自己在環保中擔任的職責與義務,確保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提高環保意識,爭取降低污染總量;加大環境監測力度,通過軟、硬件兩手抓的強力措施,大力提高環境監測水平,確保環境質量安全。

 

三、結語

 

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大,城市環境空氣污染的新情況還會出現,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任重而道遠,只有認清污染現狀,找出原因,才能解決問題,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通盤考慮、與時俱進,這不僅需要政府企業的參與,還需要每個人的參與。

第8篇

10月9號,美國主要的電力企業美國電力公司與司法部門達成和解協議,同意接受46億美元的巨額罰金,從而了結對其長達8年的環境污染聯邦訴訟。這則消息有三個關鍵詞,電力巨頭,環境污染和46億美元。由此,讓人萌生了三點疑問,其一,電力巨頭一向牛氣烘烘,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壟斷性行業,美國司法部門怎敢太歲頭上動土?其二,美國為何屢現天價罰單?早在1989年,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就曾因污染環境被處罰35億美元。其三,電力企業因污染環境被天價處罰,且無轉圜可能,美國對待環境污染行為為何如此仇恨?

說到天價罰單,不能不提最近的兩起。一是,英國航空公司和大韓航空,因串通競爭對手,抬高機票價格,被美國法院開出了3億美元巨額罰款。二是,微軟難逃歐盟反壟斷法“魔掌”,日前,歐盟初審法院作出裁決,維持了歐盟委員會對微軟公司作出的近5億歐元的罰款。我們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何這些國家對壟斷行為敢于斬立決?

把眼光放到國內,同是處罰環境污染,我國與美國的處罰差別可謂大矣。頒布于1989年的我國現行《環保法》其中規定,企業違法排污,環保部門最多罰款是10萬元,并且,每月只能罰款1次,這樣一來,即便每月都罰,一年也不過120萬元。

處罰力度如此之小,手段如此之軟,因此某些污染企業便底氣十足:寧可罰款,也不治污!如此境況,不能不令人憂心,正如環保人士、全國政協委員梁從誡認為,在我國,普遍存在環保“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現行的環保法律對污染者懲罰太輕,治理污染的投入比行政罰款高數倍甚至幾十倍。誠然,如果違法者不畏懼法律的威力,守法者享受不到守法的尊嚴,誰還會守法?

法律界有句名言:“法律不得使違法者通過違法行為而獲利。”法律精神的要義在于,讓違法者懾于違法成本而不敢違法,而不是客觀上因違法成本偏低去挑戰法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手游| 东安县| 抚远县| 历史| 许昌县| 沁阳市| 策勒县| 灵台县| 贡嘎县| 湖北省| 嘉义市| 靖安县| 南通市| 玛纳斯县| 西平县| 洮南市| 浏阳市| 华池县| 林州市| 巴南区| 舞钢市| 新巴尔虎右旗| 洞头县| 沂源县| 洛隆县| 巴林左旗| 延边| 蓬溪县| 永嘉县| 昭苏县| 长阳| 天门市| 平度市| 浮梁县| 万全县| 三穗县| 仙游县| 榆社县| 平利县| 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