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级爽aaaaa大片,国产精品成人自拍,国产999精品久久久,国产精品av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優秀范文 工商管理swot分析

工商管理swot分析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9-27 16:14:4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工商管理swot分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工商管理swot分析

第1篇

關鍵詞:跨學科 創新團隊 產學研 環糊精

中圖分類號:TS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4)14-0071-02

Abstract:The main responsibility for the university is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s with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career consciousness. Based on the problem that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on and career minds, the new science-process-trade combined cultivation model was exposed. Innovation team can be constructed by absorption of students majored in food scienc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re technology-industrial processing-market trade can be combined together to form a interdisciplinary-food related- innovation -career team. This conceive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novation-carrer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for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Key Words: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 team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cyclodextrin

黨的十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1]。創新的主體是人才,科技創新必須依靠高水平的創新團隊來實現和完成。擁有創新能力團隊的培養以及擁有創業精神的創新團隊的構建,不僅對于培養食品專業全面發展人才至關重要,而且對于促進學科交叉、搭建實踐型學科平臺、改進食品專業學生培養模式具有重要參考價值[2]。針對食品專業學生因市場意識淡薄、對公司實際運營模式陌生等造成的“紙上談兵”型創新團隊,將創新與創業進行結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吸納包括食品、國貿、工商管理等專業學科的學生構成新的創新團隊,并且邀請國內知名教授和學者擔任專家顧問,充分與企業進行合作,達到以專業核心技術為支撐,不斷培養團隊食品研發創新能力,確保技術競爭優勢;以工業工程加工為途徑,確保研發產品順利生產;以市場營銷貿易為驅動,了解行業背景,把握市場動向,以市場需求反饋技術研發,促進創新成果快速孵化,形成跨學科食品創業創新團隊。

1 當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存在問題解析

目前高校在培養食品專業人才過程中主要集中在通識教育、專業知識學習、社會實踐等方面[3]。整體而言,立足市場前沿,結合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和創新思維結合的教育匱乏,使得當前沒有產品導向的單純創業思維訓練陷入死循環,沒有市場導向的創新技術很難實現轉化,失去現實意義。這就導致大學生創業沒有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參與科研計劃也不知所指,不知所終,最后淪為研究生們的“免費勞動力”,這與培養大學生完善的創新能力和健全的創業素質背道而馳,這也使得心懷熱情的年輕大學生在參與了諸多的創新課題和創業培訓之后完全喪失了對于科研的興趣和對創業的期待。這與培養大學生捕捉機會的潛能培育、適應工作能力和解決實踐問題能力培養大相徑庭。學校提供所謂越多的機會,就將大學生退離創新創業越遠。

2 跨學科創新團隊構建構想及實現途徑

以“工科”為基礎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離不開食品工業的強勢發展,同時食品工業的發展也大力促進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整合及調整。在此基礎之上,國內不少食品相關院校均擁有良好的研發平臺和產學研合作途徑。以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為例,學院現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糧食發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食品企業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示范中心(無錫)”,國家糧油標準研究驗證中心等平臺,與65個校外實習基地以及與全國知名企業建立的戰略聯盟,與中糧集團、光明食品集團、益海嘉里集團、魯花集團、雨潤集團、中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安井集團、萌力優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美國奧特奇等70余家食品加工領域領軍企業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及長期合作關系,這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構建新型的科工貿創新團隊,并提出團隊構想如下。

2.1 跨學科創新團隊構建的必要基礎

在跨學科團隊構建初期,團隊人員的篩選、協作與分工是決定團隊命運的關鍵,對于隊員的專業特長及分工描述如下:

技術人員,長期從事食品方面的研究工作的碩士或者博士,在食品開發及應用等方面均有豐富的學識及過硬的經驗,他們在本創新團隊中主要根據市場反饋信息進行針對性研究,開發新產品;對企業提出的實際問題開展相應研究,提出合理解決方案并付諸實施;對企業生產中所需改進設備等工程問題給予技術支持。

管理人員,具有扎實的食品專業基礎及管理專業基礎(涉及專業為食品科學、工商管理),有在食品企業實習或工作的經歷;他們主要直接負責決策團隊發展戰略,協調團隊的全面工作;監督公司戰略執行和組織各項大型會議與活動。

市場及營銷人員(涉及專業為食品科學、國際貿易),具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和飽滿的激情,良好的溝通和書面表達能力,善于學習、善于總結,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市場反饋能力,通過實踐做到對市場先知先覺,他們負責市場聯絡、市場分析和市場拓展,分析市場形勢,挖掘具備潛在價值的新產品;尋找行業潛在客戶,發展新的終端,加強與潛在客戶的溝通。

2.2 跨學科創新團隊構建的立體培養

對于跨學科食品創業創新團隊培養時,不僅要培養食品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而且需要培養學生的管理技能和運營決策能力,此外,還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創業創新團隊的競爭意識和把握市場風向的敏銳力。具體如下。

2.2.1 依據團隊整體發展戰略設定培養目標

在食品專業常規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重新設定培養目標,從而提高學生利用交叉創新思維進行食品相關研究創新的能力,提升食品專業學生對于食品市場和食品貿易的認知能力。

2.2.2 依據培養目標設定培訓項目

按照新成員崗前入職培訓制度的模式,對團隊成員進行包括軍事訓練,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實際操作訓練三個部分的培訓:

①軍事訓練:培養員工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吃苦精神。

②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團隊文化和制度培訓,使團隊成員了解團隊理念、團隊精神和研發范圍;學習和掌握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道德行為規范;了解學校之外的公司、部門所述地點、內外環境、單位性質等。

要對新隊員擬任崗位進行專業培訓,使其熟悉崗位職責、業務知識、日常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操作要領。

③實際操作訓練:按照團隊“傳、幫、帶”責任制度,以案例形式講解團隊在創新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使團隊成員掌握一些基本原則和工作要求,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模擬實習。

培訓后進行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結合平時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和學習成績綜合進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崗,補考不合格者,不予錄用。

通過以上對于創業創新團隊的多方位、立體培養模式探索,構建跨學科食品科工貿創業創新團隊。

3 跨學科食品科工貿創業創新團隊成員的成長

在現有的研發團隊科研范圍內,聚焦研發產品之一(環糊精)組建跨學科創新團隊,構建了教授責任制下涵蓋食品、國貿、工商管理、會計等專業學科隊員的創新團隊。團隊分工合作,對環糊精的市場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對環糊精研況進行歸納總結,采用波特“五力模型”[4],分別從替代競爭分析,同行業競爭者分析,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分析,潛在進入者競爭分析,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分析等方面分析了創新團隊在環糊精研發等方面面對的競爭實情,采用swot分析[5],分析了創新團隊的競爭優勢、劣勢,面對的機遇以及挑戰,為提高整體競爭力并制定發展戰略提供了參考。針對環糊精研發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實行差異化戰略,并實現后續的技術支持與升級。致力于環糊精技術的科技創新,不斷拓寬環糊精技術應用領域,實施科技創新導向的領先戰略,為國內環糊精生產、應用企業提供專業化、系統化、全方位的技術服務支持,引導企業的技術革新,推動環糊精在應用領域的規模化發展。結合環糊精市場分析,了解并把握環糊精現狀及未來走向,發現環糊精技術發展的新領域,建設起生產與研發的互動溝通平臺,參加國際交流的一體化研發戰略。實施人才戰略,建設開放而嚴謹的立體式招聘方式和系統科學的面試工具,吸納海內外精英,使團隊成員參與到為團隊的愿景目標奮斗的過程中,并為團隊成員提供發展平臺,使每個成員都有無限的上升空間,建立培訓教育機制,拓寬技術交流平臺,為團隊成員提供專業技術培訓,派遣核心技術人員到海外交流、學習,并將最新、最前沿的國際信息及時傳送分享。分別對技術風險、行業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措施,使該創新團隊采取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科技為保障,將產品的實用價值與科技的無形價值相結合,最大程度上促進環糊精生產企業與環糊精應用企業對接,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通過以上跨學科食品創業創新團隊訓練,不僅激發了同學們的專業學習熱情,同時也為食品專業的學生積累了創業經驗,有效地促進了食品專業學生快速全面成長。例如,以團隊成員中食品學院的孫同學為例,該同學從大學二年級加入到該創新團隊中,經過創業實訓和創新技能培訓,積累了豐富的創業經驗,該同學隨后在大三實現了創業;再如團隊成員中食品學院的嚴同學,經過了系統的創業和創新培訓后,對公司運營和市場拓展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現已經收到了英國雷丁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的邀請函,準備在食品專業背景的基礎上輔修工商管理,為將來創業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跨學科食品科工貿創業創新團隊的構建和實踐探索表明,立足學科交叉,促進食品與工商管理及國際貿易等相結合,能夠有效改善創業創新團隊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效果。此外,該培養模式可廣泛適于同時擁有食品、工商管理、國際貿易等學科的相關食品院校,具有非常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亮.淺論十報告關于“創新驅動戰略”的內涵[J].改革與開放,2013,4:7-8.

[2]張耀亮.我國創新團隊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天津醫科大學碩士論文,2013.

[3]史雅倩.有關食品科學與工程的專業人才培養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2,01:164.

第2篇

行政管理中的公務用車改革現狀及對策研究

柔性管理在旅游企業管理困境中的應用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關于自主品牌汽車顧客滿意度模型的探究

招標業務運營發展階段與信息化研究

淺談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問題和控制策略

風險矩陣方法在工程項目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市場經濟的公路運輸經濟管理應用與發展

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思考

我國中小企業戰略管理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家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國內外工商管理現狀比較及發展建議研究

從阿里巴巴并購雅虎中國認識企業并購動因

分析中小企業戰略管理現狀及應對策略

企業內部控制的成本投入對綜合收益的影響及建議

新經濟背景下企業財會管理創新問題分析

我國中小零售企業自愿連鎖經營模式探析

房地產企業集團財務集中管控體系問題解析

關于電力公司財務管理及對存在問題的探究

資產評估機構內部質量控制的措施探析

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巨人集團興衰解構

淺析企業多元化經營下的財務風險控制

企業績效評價與激勵機制的相關文獻述評

淺析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企業管理的影響

我國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企業的戰略成本動因分析——以農夫山泉為例

貴州省創業企業家勝任力的測評研究

證券公司內控缺陷披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當前局勢下加強工程機械管理與維護工作的策略

淺析標桿管理在美的集團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分析當前農業機械管理中常見問題和策略

基于生命周期的中小企業成長路徑分析

深化全員成本目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企業家心智模式對創新機會策略的影響研究

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風險分析與控制措施研究

強化制造企業生產過程質量管控的幾點思考

淺析質量管理體系在路橋自水公司的應用

露天煤炭企業實施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的探討

強化其他費用管控助力工程全過程財務管理

廣西土地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合同能源管理在大型供熱企業中應用利弊因素解析

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現狀及治理研究

基于價值鏈管理下的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的關系

公立醫院新制度管理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工商銀行中層管理人員薪酬體系設計淺析

我國的管理層收購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

我國煙草企業并購重組的動因及存在問題研究

第3篇

    首先,運用SWOT方法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進行了組合分析,目的是找準專業定位。

    (一)外部因素

    1.外部機遇(O)(1)未來的管理職位中,人力資源管理依舊是黃金職業。(2)5個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等建設正在進行,就業機會更多更廣。2.外部挑戰(T)(1)各大學擴招,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數逐年增加。(2)學校的優勢專業不是管理類專業。(3)重慶高速發展,外部人才吸引力加大,就業壓力將更大。

    (二)內部因素

    1.內部優勢(S)(1)專業辦學時間較長。(2)師資較好,教師專業背景具有可塑性。(3)具有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的國家課題,部分老師科研實力較強。(4)部分老師與企業合作比較多。(5)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比較高2.內部劣勢(W)(1)專業方向還沒有凝練。(2)學生隨機應變能力不強,創新能力、學習能力有待加強。(3)教師責任心有待加強。(4)具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比較少。(5)實踐實驗教學滯后。(6)專業特色不明顯。

    (三)優勢—機遇(SO)

    從畢業生考察,專業的就業領域比較寬廣,學生職業發展空間良好,重慶地區對此專業需求旺盛。

    (四)優勢—挑戰(ST)

    面臨兄弟院校巨大的就業競爭壓力,企業用人標準越來越嚴格。

    (五)劣勢—機遇(WO)

    招聘單位都要求人力專業學生具有較強的個人素質,而我校該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還不夠。還缺乏必要的培訓手段,即使就業前景很廣,找工作也有難度。

    (六)劣勢—挑戰(WT)

    造成學生就業壓力大,學校屬于一般性本科院校,必須特色立專業。通過對專業定位的分析,明確了市場需求決定專業辦學,根據內外部條件設置專業特色模塊,加強產學研合作,面向就業與應用進行培養方案設計等重要原則,目的就是培養專業基礎加特長的一專多能的應用型人才。在對專業準確定位的基礎上,參考國內50多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咨詢相關專家意見后,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梳理,專業培養目標為:堅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備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以及法律基本知識,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知識和實務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富有創新精神,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中擔任人力資源管理及相關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對重慶地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就業去向及未來趨勢,以及師資情況、專業學生規模、生源質量與專業設置的匹配性方面進行分析,確定了兩個專業方向:一是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方向,培養面向大中小企業以及事業單位就業,從事實際操作的人力資源管理(招聘、培訓、薪酬、績效、人力資源規劃)等具體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二是勞動與社會保障方向,培養面向政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就業,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關系、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從而解決了專業發展長久以來定位不明確的痼疾。

    二、培養規格

    培養規格解決的是培養的學生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和能力的問題。對此,我們結合學校標準、企業標準以及專業標準(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學委員會《人力資源管理本科專業規范》)進行了認真的制定,最后形成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培養規格,為課程設置奠定了基礎。學校標準與專業標準都是非常明確的,但是企業標準尤其是地區企業標準一直以來都不明確,需要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凝練。我們選擇了重慶地區50多家公司的HR(HumanResource人力資源)經理或者主管進行訪談或者問卷調查,其比例是按照上屆畢業生所選擇的行業以及企業進行分配,目的在于調查企業對HR畢業生的素質需要,被調查企業所屬行業中比例最大的是制造業占21.44%,其次為管理咨詢業占7.14%,還有通信交通、房地產、醫藥、物流等行業;企業性質方面,國有企業占23.49%,私營企業占11.23%,還有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重慶地區用人單位最看重HR員工的素質是綜合素質,主要體現在辦事能力以及協調關系方面,這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主要是處理人際關系的職能不謀而合;其次是個人品質,要求會做人,正直,守信;專業知識素養排在第五位,這說明專業成績只能說明是否具備HR的基本條件,能否做好則取決于多個方面。說明我們在專業課程之外,必須設置大量的素質培養課程,通過綜合教育計劃及第二課堂、學年論文、社會實踐等方式進行。

    三、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能否實現。在課程設置方面,主要應該考慮三個因素:

    第一,調查本專業學生對課程的認知。主要分為本專業高年級在校學生以及畢業生的調查,其目的在于了解以前的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以及知識結構是否滿足學生各方面的需求。通過調查發現,在校生的意見主要集中在理論教學方面,反映部分課程沒有實際作用,例如《社會學》,還有數學的課程不夠專業、社會調查沒有開等,說明課程設置內容必須務實。畢業生意見主要集中在實踐教學方面,認為要加強學生的實際能力培養,尤其是企業實習效果不理想,應該加強實訓教學改革力度。

第4篇

關鍵詞:企業工程學;SWOT分析;KSF分析;企業戰略

[中圖分類號]F27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646(2011)11-0049-02

一、企業工程的概念闡述

企業工程學故名思議就是工程學中的一種。工程就是指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技術方法對客觀對象進行規劃、設計、開發、實施、制造或運行、評價實踐活動。企業工程學通俗的理解就是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技術方法對企業這個客觀對象所有部分進行規劃、設計、開發、實施、制造或運行、評價。1995年Liles教授最早提出了企業工程學這個概念,它對企業工程學有著精辟的定義,其定義為:企業工程是通過運用技術知識和管理知識,以一組特定的工程學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設計、維護并連續改善企業系統的功能和組織運行狀態的過程或行為的集合。美國企業工程協會從功能和結構分別對企業工程的進行了定義。其企業工程功能的定義為,運用工程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對企業的所有組成部分進行設計和改進提高。其企業工程結構的定義為,對一個企業的所有組成部分進行分析、設計、實施、運作所需的所有方法、理論、知識的集合。企業工程也可以看成人、企業運作流程、技術的集成。

二、具體方法介紹

企業工程學是一門正在不斷完善的學科,從1995年首次提出到逐漸應用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實踐也不到二十年的時間。企業工程學的主要思想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涉及的要素包括企業組織、管理、過程(流程)、產品以及將這些要素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的運用進行整合,并在經營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工業工程、系統工程、管理工程、制造工程、產品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來支撐的新的工具。但由于其復合型及與傳統的分析框架不同,在實務中使用企業工程學的案例比較少見,將其作為戰略制定的基礎理論也十分欠缺。

企業工程學從系統和全面的視角來審視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將企業經營的職能統籌于企業經營要素。在企業經營的實務中,企業經營的要素必須轉化成企業的不同職能,才能使企業工程學的思想得到實踐。通過對企業工程學文獻的梳理,并參考同行業的標桿企業的成功案例,結合企業戰略制定的方法、工具與流程,提出“基于企業工程學的戰略分析模型”,并將標桿管理、SWOT,KSF等一系列戰略工具整合進了整個戰略制定過程。

提出的模型中,將企業工程學的企業的組織、企業的管理、企業的過程、企業的產品與計算機和網絡的運用通過映射的方式分別對應于企業的公司治理、財務管理戰略、運營管理戰略、產品戰略與ERP(與運營戰略整合)對應,提出公司戰略制定的方案,并將其運用于力先達公司的實踐過程中,通過實踐對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檢驗,并通過PDCA的循環方式修正發展戰略,以期是發展戰略能夠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實踐證明,企業工程學的思想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有其獨到的價值,其價值主要體現為:(一)企業戰略的制定應通過企業工程學所倡導的系統的是視角進行,特別注重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短板及其與其他生產要素的聯系;(二)企業工程學以一種新的視角提出問題最終應轉為企業管理實務中的職能中去才能真正實現其作為管理思想的價值,將思想轉化成生產力。

創新點主要有兩點:(一)首次嘗試構建“基于企業工程學的戰略分析模型”,并企業工程學的思想轉化為企業可實踐的職能。由于企業工程學中信息技術是戰略性的,在過程中將企業應用的ERP提升到了戰略的高度;(二)在進行戰略分析的時候,使用兩個工具KSF與SWOT,KSF主要分析行業成功的關鍵要素,而SWOT則主要從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兩個角度來審視企業經營的全部環境。因此,將兩個工具結合起來有助于更清晰的實施戰略制定,將KSF作為第一指標,確定SWOT中所包含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戰略選擇。

三、方法的全面總結

企業工程學以工程的視角來重新審視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將工程領域的思維和方法引入企業經營過程中,為企業的標準化管理和創新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視角。在企業工程的相關文獻中,對企業工程的討論主要是在進行理論構建,并以邏輯推演的方式來構建企業工程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框架,將企業工程作為一種工具和視角應用于企業的戰略制定尚屬首次。隨著企業經營形態的變化與社會市場環境的變化,企業經營逐步呈現出新的特征,如敏捷制造、看板管理、虛擬組織等,但有一點始終存在于企業經營的始終:企業經營職能的實現還是給予企業的部門分工,包括產品生產、營銷、財務、公司治理等方面,因此可以構建一個連接企業工程學與企業經營實踐的“基于企業工程學的戰略分析模型”,將企業工程學的思想融到企業經營的實踐中去。為了完成“基于企業工程學的戰略分析”并制定出力先達公司的戰略,可以采用標桿管理的方式,研究其他同類型的企業,并對公司所屬的行業進行深度的行業研究,在此基礎上通過SWOT、KSF等戰略工具來制定了企業的總體戰略,并根據總體戰略制定相應的職能戰略,包括產品戰略、品牌戰略、運營戰略與ERP系統的構建、財務戰略、公司治理結構的變革等。在方案的實施的兩個階段的過程當中,通過對實際經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度分析,借用質量管理中的PDCA循環進行戰略的修正,使戰略管理動態進行,符合企業經營過程的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孫曉嶺.企業競爭新思維:超越“顧客導向”[J].經濟管理?新管理,2004,1.

[2]王方華.企業戰略管理[M].復旦大學版,1997.

[3]林堅.企業文化修煉[M].藍天出版社,2005年版.

第5篇

1.劣勢分析

與其他產業相比,流通產業的集約度還不夠高,隨著能源消費水平、規模的日益提高、擴大,產業內部的流通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原有供貨、銷貨渠道被中斷,高成本、低收益經濟發展現狀給流通產業帶來了沉重的運營負累。由此可見,低碳經濟誘發的“能源危機”,使流通產業的高頻流通、低頻經營模式遭到了重創。產業經濟流通速度雖然加快了,但是由于低碳經濟發展的約束限制,流通交易中的捆綁束縛成倍增加,生產資源被鎖定,流通渠道減少、流通容量被壓縮,使流通產業經濟的能動性減弱。資料顯示,巨大多數流通產業為擺脫低碳經濟束縛,紛紛棄用高效交流通道,選擇另辟蹊徑,尋求高收益經營路徑。

2.機會分析

當前經濟結構、貿易規則正在變化,為避免高耗能、污染產業給我國資源環境造成沉重負累,國家也開始在其他產業領域中發展低碳經濟,并給予了非常豐厚的政策優惠,世界市場為融合流通產業,也紛紛創建了低碳交易機制。因此,國家政策、國際環境,給流通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利潤轉讓,開發新貿易關系,拓寬了流通產業經營規模,使其成為國家經濟主體,擁有最先、最優發展權利。

3.威脅分析

經濟危機、衰退現象對流通產業經濟體的影響是負面的,在強大沖擊力的干擾下,流通產業各經濟體的運行體系會隨之崩潰,依靠流通經濟拉動市場內需的動力能源枯竭,流通產業便會失去市場有利競爭地位,承擔過量節能減排義務,承受人民幣匯率上調的經濟壓力,直至危機過去,流通產業也很難從經營困境中走出來。

二、結論與發展路徑

第6篇

關鍵詞:河北高校;中外合作辦學;SWOT分析;4P營銷理論

中圖分類號:G52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573(2012)02-0103-04

一、引言

根據2003年3月國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列》的定義,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是指外國教育機構同中國教育機構在中國境內合作舉辦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機構。中外合作辦學已有近20年的歷史,河北省在這20年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績和經驗,尤其在近幾年加快了發展步伐,目前,河北省有14所學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活動,19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涉及本科、專科和高中層次教育,中外合作辦學在校生人數達7 000人。在河北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方興未艾之際,如何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促進其健康發展、如何將營銷理論運用于合作項目中,制定有利于發展的營銷策略,將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問題。

二、對河北省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SWOT分析

(一)SWOT分析方法簡介

SWOT分析由美國教授安德魯斯在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SWOT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內部優勢因素(Strengths)、劣勢因素(Weaknesses)、外部機會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脅因素(Threats)。通過調查一一羅列出來,運用系統分析的思想,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得到適合研究對象發展的戰略、計劃和措施。SWOT分析可以很好的分析研究對象的外部和內部因素,為高層的決策者提供科學、清晰的分析思路,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下面運用SWOT分析法,對河北省高校在開展合作辦學項目過程中的機遇、挑戰、優勢、劣勢做全面分析。

(二)機遇: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動給組織生存發展帶來的有利時機

1. 河北省地處位置優越,開放程度逐年擴大,為合作辦學奠定良好基礎。眾所周知,早期的合作辦學均出現在經濟發達地區和沿海開放城市,一個開放程度高的地區,才能為其所在的高校創造更多地對外交流和合作的機會。河北位于華北地區的腹心地帶,北京、天津兩市的,自古即是京畿要地。因河北省交通、信息便利,目前已經與18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與教育合作關系,與河北省高校合作辦學的合作者大都是經濟發達、教育先進的國家和地區。

2. 改革開放的發展、國際化人才的大量需求,促進省內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入世以來,我國已經站立在國際舞臺,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需要開放的高等教育辦學理念,需要加大高等教育國際合作辦學的力度,在一個更為廣闊的國際化平臺上培養人才。河北省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車、電氣、煤炭、紡織、冶金、建材、化工、機械、電子、石油、輕工、醫藥等優勢產業。多數企業已經和國外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河北經濟正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河北人才儲備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培養具有國際觀念、國際交往活動能力并熟悉合作國家經濟、文化的人才,對河北省更好地抓住國際合作機遇,提高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三)威脅:外部環境變動給組織帶來的不利影響

1. 合作伙伴良莠不齊。在一些高等教育發展歷史悠久、私立高校眾多的國家,高等教育在本國已經出現過剩,他們為追求經濟利益積極開拓國外教育市場,面臨眾多有合作意愿、水平參差不齊的國外高校,再由于一些客觀或者人為因素,國外把一些劣質大學移進國內。在美國、英國等一些發達國家都存在一些所謂的“野雞大學”,他們的師資力量薄弱,在合作辦學的過程中以國內師資、國內教育體系為主,并沒有學生所期待的國際化教學,甚至有些大學資質存在問題,學生拿到的畢業證,得不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學歷、學位認證,使學生對中外合作辦學失去信心。由此可見,如果引進國外合作院校的質量不高,最終只能砸了合作辦學的牌子,并不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河北省的高校中,211、985的高校較少,缺乏名牌效應,很難吸引國外名牌大學作為合作伙伴。因此河北高校在尋找合作院校時需要仔細甄別,避免合作伙伴選擇不慎給中外合作辦學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2. 競爭激烈。全國各大高校都開設合作辦學項目,而能承擔高額學費的人數有限,因此合作辦學生源方面將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而河北離北京、天津距離很近,很多學生選擇北京、天津高校的中外合作辦學班。北京、天津一些重點高校的外國合作院校水平確實高于河北,這是河北省中外合作辦學面臨最大的難題。如果沒有良好的生源,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不會更好地進行下去。

(四)優勢:組織自身具備超過競爭對手的因素

1. 政策支持。近年來,河北省大力支持各個高校選擇好的項目和優秀的合作院校進行合作辦學。河北省的合作辦學一直基于“擴大開放、規范辦學、依法管理、快速發展”的方針,結合河北省教育現狀,制定優惠措施,擴大對外開放的門路,積極推動合作辦學的步伐。針對國外名牌大學給予優惠政策,進行經濟支持,增強河北省的吸引力。河北省教育廳每年組織各個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研討會,并赴省外模范高校參觀考察。領導的重視、政策的支持給河北省中外合作辦學帶來無窮的動力。

2. 高校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積極性比較高。現在高校都具有生存和發展的意識,河北省高校在這方面更為強烈。因為河北省內高校與全國一流大學存在差距,在當今高校的激烈競爭中,河北高校具有很強的危機感,他們都希望提升自己的辦學水平和管理水平,使自己的學校國際化,通過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不僅僅局限于學生的交流,還包括與合作院校教師的交流,管理人員的交流,以便使河北高校學習國外大學成功經驗,辦出特色。此外,中外合作辦學擴大了學校知名度,為學校爭取更多生源。

(五)劣勢:與競爭對手相比,組織本身存在著對生存和發展不利的因素

1. 外方合作者水平和資質較低。從河北省現有的19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看,缺乏國外名牌大學合作與參與。雖然這些學校大都來自發達國家,但有些學校師資存在問題,辦學水平也不高。在實施中外合作主要的目的是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但是這些自身辦學水平較低的學校無法滿足我們教育機構的需求。

2. 合作辦學項目中專業設置和合作國別過于集中,缺乏高層次學歷辦學。如今河北各高校在簽署合作協議時,涉及的專業過于集中。各高校集中開設的專業分布為:工商管理類專業(如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外國語言文學類(如英語、德語、法語、俄語、日語)、電氣信息類(如計算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經濟學類(如國際經濟、國際貿易、財政學、金融學)。沒有我國急缺的醫藥類、農林類以及其他尖端領域專業。各高校在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大都選擇經濟發達、科技及教育先進的國家和地區。排名前幾名的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英國、韓國等。再針對河北省中外合作辦學中學歷進行分析,大都為專科與本科的合作,碩士研究生的一個,博士為零。在今后的國際化發展中,缺乏競爭優勢。

3. 中外合作辦學收費較高。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費大都高于普通高校的學費。目前,河北省開設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國內階段的學費在13 000元~18 000元不等,有的項目國內收費較低,但是在國內學習是由中方教師授課,只是進行語言和個別專業課的學習,學生并沒有感受到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和理念。河北省的中外合作辦學相對來說,發展不完善,高學費會使學生及家長心存疑慮,影響生源的數量和質量。

基于以上分析,中外合作辦學是國際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可以培養國際化人才,創建有特色的品牌專業。(見圖1)

三、用4P營銷理論分析河北省中外辦學的策略

“營銷意識”不僅僅適用于一個企業,河北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需要具備一些“營銷意識”才能實現我們前面分析的發展戰略。1960年,杰羅姆·麥卡錫提出了4P營銷組合理論,指市場營銷人員綜合運用并優化組合多種可控因素,以實現其營銷目標。這些可控因素歸為四類: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以及它們的組合。

(一)產品(Product)

中外辦學的合作項目就如同一件產品,產品的質量和特色是吸引顧客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要確保合作辦學項目的質量。選擇合適的合作院校,優秀的師資、良好的教學條件、合理的教學計劃、有前途的就業方向。而針對合作辦學,特色是必不可少的。河北省的中外合作辦學的特色分為兩點,一是專業,二是學校。選擇專業:我們應走出熱門專業的圈子,針對河北省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遞增,專門設置符合河北省發展的專業,比如區域經濟規劃、鋼鐵、紡織、國際財會、國際商法、醫藥學、農林等。選擇學校:我們總是把目光定向為一些發達國家,卻出現了,在發達國家選擇了資質不好院校,河北省在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時候,不妨換一種思路,選擇優秀的學校,而先不考慮國家。比如蒙古國立大學、尼泊爾加德滿都大學,盡管不是發達國家,但是兩所院校都是全球前一百名高校,這種舉措不僅可以確保教學質量,也能降低相關費用。

(二)價格(Price)

在產品的質量和特色相近的情況下,顧客在選擇產品的時候就會側重價格的比較。對于當今消費者來說,價格是個敏感的因素,因此我們在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時候,應適當降低價格,擴大市場份額。河北省可以向與其有密切合作關系的韓國又松大學的經營模式學習。在中外合作辦學開始階段,應配以豐厚的獎學金,吸引生源,學生通過學習和就業對這個項目認可后,自然會有良好的口碑。在學費上,中外合作院校應共同努力,在項目開始階段,雙方都做出一些讓利,中外雙方都要為學生提供獎學金制度,以便有更多更好的生源。

(三)渠道(Place)

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渠道可以引申為地點和模式。河北省現有的合作模式大都為:(1)“2+2”、“3+1”學生通過學分互認的方式,在國內學習兩年或者三年后,赴國外學習,畢業后可取得雙方的畢業證書,參加此項目的學生均為計劃內招生。(2)在國內學習2年或者3年,赴國外學習,國外認可中方學分,畢業后只取得外方院校畢業證。(3)在國內畢業后,赴國外進一步學習更高學歷和學位。這樣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劣勢,有些學生無法找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學科,以至于無法學分互認,拖延在國內或者國外的畢業時間。我們中外辦學的模式可以靈活化,利用暑假或者寒假赴國外授課,既可以減少費用,也不用耽誤國內的課程。合作辦學不管采取哪種模式關鍵是順應消費者不同的需求,設計合理的辦學地點和在國內外學習的時間。

(四)促銷(Promotion)

所謂促銷就是尋找產品好的“賣點”和通過各種媒介使產品的信息傳遞給消費者。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說,最好的“賣點”莫過于好的就業前景。很多學生選擇參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就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己的國際競爭力。所以我們在選擇國際和設置專業的時候,要以就業市場的需求為背景,選擇現在稀缺專業,或者小語種專業,良好的就業前景是吸引生源的有效促銷手段。在所有事情準備就緒后,宣傳是必不可少的。網絡時代,學生會經常登陸學校網站查看相關信息,所以我們應該在學校的網站上清晰的辦學優勢、課程設計等信息,讓學生可以對中外合作項目充分了解,這是一項成本低廉而有效的推介手段。但是我們不能僅僅依靠學校網站信息,比如可以和電視臺合作報道學校中外合作辦學相關事宜,報道學生在國外學習、生活的情況,對學校交流成果進行展覽,請優秀的畢業生以自己的實例來說明中外合作辦學對其人生的影響。這些宣傳模式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校和項目的知名度,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結語

加入WTO使中國面臨教育市場的國際化和人才市場的國際化,我國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在增強國際性和進一步開放的同時,必須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和措施,開展國際合作辦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目前,我國中外合作辦學從實踐上也證明其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大眾化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河北省在中外合作辦學上確實于發達省市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利用了市場營銷學中的兩大理論,分析了河北省中外合作辦學的優劣勢,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營銷策略。相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外合作辦學的營銷實踐的不斷豐富,營銷理論還會進一步發展完善,營銷理論體系也將會在中外合作辦學中得到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美】J.菲利普·科特勒.市場營銷導論[M].俞利軍,譯.北

京:華夏出版社,2001.

[2]賈波,陳晶璞.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及存在問題[J].燕山大學學報,2005,(5).

[3]王乃靜,王劍波.關于中外合作辦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0,(6).

[4]邵學民.論做好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0,(6).

第7篇

關鍵詞:民營企業;培訓管理;因材施教

一、引言

培訓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根本途徑,已經成為企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1]。賴志娟(2011)指出,盡管多數企業已意識到其重要性,也建立了相關的培訓制度,然而停留在培訓過程的表面化和內容的覆蓋化的企業不再少數,例如:企業在培訓管理過程中,只注意開辦培訓班項目的社會影響和行政成績,缺乏培訓實際效果;培訓計劃不能按時實施,甚至產生一些諸如"培訓浪費時間,培訓無用論,培訓效果差"等觀念。在對下沙民營企業培訓管理現狀調查中,"有健全的培訓體系"的企業占到24%,"有基本的培訓管理"的為65%,"培訓管理毫無章法"或"從不進行培訓管理"的企業是10%;67%左右的企業每年都會在固定的時期作年度培訓計劃,28%的企業以前從未做過年度培訓計劃,但是從今年開始嘗試做,還有6%的企業以前從未做過年度培訓計劃,今年也不打算做。在培訓管理過程中,企業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培訓后的效果評估(41%)、內部培訓師的培養與管理(36%)、培訓需求的準確調研(35%)、培訓后的持續學習(34%)、培訓規劃與企業戰略的匹配(31%)。

當前企業培訓出現的問題關鍵在于:(1)人才觀念的偏頗,導致存在對培訓的歧視,認為培訓是無謂的開支;(2)培訓機制的不完善,單純為了培訓而培訓,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培訓評估及反饋得不到良好的執行,同時培訓效果不能被準確衡量;(3)培訓方式、方法不盡合理,企業對員工本身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不了解,對員工的接受能力也不清楚;(4)企業文化中欠缺對學習的充分認識,使得培訓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得不到足夠的認識。

二、基于360?評價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訓體系

基于360?評價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訓體系是以企業發展戰略需要及員工來自自身和工作上的需要為基礎,建立一套能夠滿足企業和員工對培訓的需求,適合現代企業發展的員工培訓管理體系。在具體的實踐操作過程中,基于360?評價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訓體系是在充分分析企業發展戰略與員工各方面需求的基礎上建立的,主要分為四大模塊:培訓需求分析與篩選,培訓項目的設計,培訓的實施,培訓效果的測評的構建。四個模塊是系統的、互為基礎、互相促進的統一整體。其中培訓需求分析與篩選既是確定培訓目標,設計培訓項目的前提,也是進行培訓效果測評的基礎,即是整個培訓體系的前提與基礎。培訓項目的設計與培訓項目的實施是員工培訓工作的主體,整個培訓體系都是為培訓活動的實施服務的。培訓效果測評是對培訓活動實施結果的檢驗,是考核培訓組織者和員工參與程度的重要方面。

1、培訓需求分析與篩選

基于360捌蘭巰亂蠆氖┙淌降吶嘌敵棖蠓治鲆悠笠島馱憊ち礁鮒饕嵌熱シ治觶秸叨耘嘌檔男枰姓希杓瞥銎笠島馱憊ざ悸獾吶嘌擋唄浴F渲幸環矯嬉悠笠到嵌確治銎笠搗⒄剮枰⒐ぷ鞲諼荒芰π枰馱憊に刂市枰緯善笠檔吶嘌敵棖螅渙硪環矯媧釉憊そ嵌齲ü朐憊そ惶浮⑽示淼韃欏⑿∽樘致鄣確絞攪私庠憊ぷ隕碇督峁購拖衷謖莆盞募寄埽頁鲇朐憊に詬諼灰蟮牟罹啵ü嘌悼梢越餼齙娜沃耙蟛罹嘟蟹擲嗷闋埽緯稍憊づ嘌敵棖蟆I稈ぷ魘茄衽嘌迪钅俊⒆際苧翟憊ぁ⑴嘌的諶鶯團嘌搗椒ǖ墓獺U庖還桃裱笠敵棖笥朐憊ば棖蟾叨紉恢攏笠島馱憊さ耐蹲適找媧笥諭蹲食殺鏡腦蚪小?

2、培訓項目的設計

經過培訓需求分析和篩選,就能夠確定出切實可行的培訓項目、準受訓員工,只要設計出培訓項目,培訓就可以付之實施。項目的設計主要包括培訓內容設計和培訓方法設計兩方面內容。培訓內容設計要根據員工不同的訴求特點進行。對于專業理論知識不扎實的員工進行專業理論,規章制度條列等方面的培訓;對于動手能力不強的員工進行專業技能、技術的培訓。因此要確定是提供技術方面培訓還是理論方面的培訓。企業中員工崗位的不同,帶來崗位勝任力以及培訓特點的區別,這就使得培訓管理中企業需要重視員工的接受程度和需求的不同,不能僅靠覆蓋全面的培訓去實施培訓,而應把握員工的不同需求和自身特點,在企業培訓目標的統一指導下,盡可能的滿足員工的訴求,進行培訓方法的設計,并提供相應的制度支持。采用SWOT方法分析每種培訓方法優缺點、適用工種、適用范圍等,結合崗位要求和培訓目的提出適合員工的培訓方法。

3、培訓項目的實施

培訓項目的實施是將前期準備工作匯總到一起并付之于實踐的過程,決定著培訓結果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是整個培訓體系中最關鍵的一步。在這一環節中,人力資源開發人員要準備培訓設備,確定培訓講師與培訓教材布置培訓場地,通知培訓教官與受訓員工,控制培訓實施過程中相關事宜,保障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完成。在這一階段,管理者不僅要營造一種重視培訓的氛圍,使受訓者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培訓中,還要在物力、財力、人力方面給予充足的供給,保障這一環節的順利實施。

4、培訓效果的測評

培訓效果的測評是對培訓效果和員工參與程度的檢驗,有利于實現培訓參與者的溝通反饋,為企業以后的培訓工作提供依據,實現企業培訓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測評過程要遵循系統性、科學性、綜合性、實用性的原則,真實地反應培訓效果培訓效果的測評不但要重視結尾,還要關注過程。培訓實施過程中的評估也很重要。過程中一旦出現了紕漏或者受訓者反映沒有培訓效果或效果不佳,培訓管理者就可以適時地改進,無論是課程、講師、培訓設備,還是培訓效果都應與組織的戰略目標中的培訓目標相匹配。企業應把員工培訓效果的評估和整個培訓項目過程的評估并舉,也就是企業不僅要考評員工培訓現場的出勤率、受訓后績效的表現、員工培訓滿意度、企業投資回報率,還要考評培訓實施工作人員的工作績效、培訓內容設計合理性、培訓方法的適用性。

三、案例分析

2011年9月初,在下沙A企業進行人力資源部培訓現狀的訪談,通過對人力資源部培訓負責人和銷售部、研發部、總裁辦三個部門主管的訪談得知:一、培訓內容與員工個體的需求脫節,未能真正把握現有的人力資本;二、培訓過程中與員工交流少,不能及時發現培訓講師在講授中和員工在培訓中所遇到的問題;三、培訓結束后不能及時跟進對培訓講師的評估和員工的考核反饋。

經過與高校培訓方面的教授和某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專家的請教,并結合該企業實際,初步梳理A企業的培訓管理流程,導入基于360?評價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訓體系。A企業人力資源部和三個試點業務部門經過5個月基于360?評價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訓體系的施行,已經達到剛出預計的效果,2012年4月,已經在公司全面施行該培訓體系。從操作層面上解決了員工對于參加培訓所遇到的問題,雖然在運行過程中不免發現不少的問題,但都屬于細節上的瑕疵,整個培訓理念已經在公司內部深入人心。員工不在厭煩各式各樣的培訓,而是選擇屬于自己興趣范圍內并配合公司管理流程的培訓課程,從解決需求到及時反饋到實際的工作當中,及時跟蹤,從而提升工作積極性和績效。

四、總結

當前企業培訓在認識員工培訓的必要性的同時,當前企業培訓管理者不僅要重視適合員工個人的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而且還要關心培訓的效果,使得企業培訓目標與員工自身目標相切合(李哲,2011)。構建基于360?評價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訓體系,不但能提高員工滿意度和員工工作績效,更能減少企業資本和時間的浪費。

2007年,劉益、王關義兩位學者在研究企業員工培訓體系指出,傳統的培訓被企業作為一種職業管理的手段,用來改變員工的價值觀、工作態度和工作行為,以便使他們能夠在現在或未來工作崗位上的表面達到組織的要求,實現組織的目標。基于360?評價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訓體系則是綜合企業和員工兩者的角度設計和實施的。在這一體系中,員工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并了解企業的發展目標,可以結合自己的發展目標接受培訓提升工作技能和綜合素質;企業也能夠深入了解員工具備的知識、技能、興趣及需求,發現員工現實情況與理想目標的差距,并結合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和企業所能提供的資源,提出針對性的培訓策略,提升企業人力資本價值 由此可見,基于360?評價下因材施教式的培訓體系能夠有效的將員工個人發展目標同企業發展目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利用保障的培訓體系激勵員工為了企業的目標去實現自我價值,最終達到企業和員工共同發展的"共贏"局面。

參考文獻:

[1]郭書林.企業員工培訓的現狀與改進[J].現代經濟信息,2010,(10).

[2]賴志娟.企業員工培訓管理現狀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1,(18).

[3]李哲.企業技術員工培訓的必要性及培訓體系構建--以電力設計企業為例[J].河南科技,2011,(23).

第8篇

一、財務管理課程綜合性實驗項目內容的設計

財務管理綜合性實驗項目包括的內容很多,覆蓋面較廣。從時間跨度來講“很長”,從公司設立到公司破產清算的內容都可以囊括,持續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從空間上看可以涉及公司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營運活動和利潤及其分配活動;從財務工作的環節來看有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和分析。本文計劃以項目的投資、融資和可行性分析為要點進行設計,力求能通過這個項目的設計最大范圍地讓學生理解財務管理的四大活動和五大環節。

具體思路如下:創業者充分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市場調研,自主設計公司經營的產品,若產品的盈利能力很強,但創業者缺少資金,所以必須要考慮籌集資金,籌資要求必須由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兩個部分構成,比例由創業者自己擬定。同時考慮到工商管理部門申請登記注冊,企業組織形式自己設定,做好企業組織結構的安排;創業者必須進行廣泛調查研究預測投資總額,按照全面預算體系的思路編制一系列的預算表,并利用相應的投資決策指標對項目可行性進行分析,寫出可行性分析報告。甚至可以考慮如果公司盈利能力較強,發展能力也較好的情況下,可以結合所處的行業、其他上市企業的相關情況,計算公司5年的每股收益,對企業的股票價值進行估算,甚至可以做出是否上市的決策。

經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財務管理課程綜合性實驗項目設計應該包括以下模塊,如圖1所示。

第一,企業設立條件調研模塊。企業在設立之初,要進行大量的行業和市場調研,發現創業機會,自主選擇項目,并且要明確公司的性質、投資規模,注冊資本金額度、如何選址、組織結構設計、財權的分割等制度設計,并說明理由。這些都為企業以后的良性和高效率運轉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投資環境的SWOT分析模塊。SWOT分析中S代表strength(優勢),W代表weakness(弱勢),O代表opportunity(機會),T代表threat(威脅),其中,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環境。根據企業自身內在的條件進行分析,找出企業的優勢、劣勢及核心競爭力所在,將企業發展戰略與企業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結合。將企業組織的強項、弱項與環境的機會、威脅進行的有機組合。幫投資者清晰地把握全局,分析自己在投資項目上的優勢與劣勢,把握環境提供的機會,防范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威脅,對成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三,籌資決策模塊。此模塊要求學生根據企業的經營規模,預測籌資總額,說明資金來源,設計不同資金的籌資組合(合理配合短期資金、長期資金和永久性資金比例關系),確定最佳資本結構,計算綜合資本成本率,進行籌資方案的決策。確定企業的組織形式是獨資、合伙還是公司制。如注冊為一家有限責任公司,可以在董事長、總經理和財務部經理之間進行財權安排。

為了對投資者負責,創業者必須揭示這個投資項目可能的風險,充分利用所學杠桿原理揭示公司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總風險的大小;分別計算會計上的盈虧平衡點和財務上的盈虧平衡點。可預測 “當業務量下降多少的時候,公司可能會發生虧損”,進行敏感分析。

第四,投資決策模塊。為了吸引所有者投資和便于從債權人那里融資,創業者必須在進行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預測產品售價、銷售數量、生產成本、期間費用,編制生產經營期內的銷售預算表、成本表、期間費用表、應交稅金及附加表。編制項目計算期第一、二年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投資項目計算期內各年的現金流量表。計算各年的凈現金流量,并利用相應的投資決策財務指標對項目可行性進行分析。

第五,稅務籌劃。在投資決策中,選擇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組織形式等會涉及不同的稅收的處理,由于這些稅收差異的存在,為納稅人進行稅收籌劃提供了操作的空間。考慮有這些影響企業投資的稅收因素。創業者可以從納稅人的身份、設立地點、投資方向、新產品優惠等方面考慮國家給予的稅收優惠政策,取得一定的稅收利益。

第六,撰寫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報告。為了分析投資項目是否具備財務的可行性需要對預計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進行相關的比率分析、趨勢分析和杜邦分析,最終撰寫可行性分析報告,內容主要包括:(1)總論,項目名稱、主辦單位、主管部門、項目負責人、項目背景、項目具備的條件等;(2)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包括產品名稱、規格與性能、市場需求情況,生產規模的方案論證,銷售方式和價格;(3)主要技術與設備的選擇及其來源,包括采用技術、工藝、設備的選擇和來源;(4)選址地點方案,包括地點所具備條件(地理位置、氣象、地質等自然條件,資源、能源、交通等現有條件及其具備的發展條件等)、所定地址的優缺點及最后的選定結論;(5)企業組織的設置與人員培訓,包括組織機構與定員、人員投入計劃與來源、培訓計劃及要求;(6)環境保護內容;(7)資金概算及其來源,包括各方的投資比例、資本構成及資金投入計劃;(8)項目實施的綜合計劃,包括項目實施進程及施工組織規劃等;(9)投資項目財務指標分析和敏感性分析;(10)綜合評價結論。

第七,股票發行證券市場操作。若企業未來盈利能力較強、發展的勢頭較好,計算公司5年的每股收益,并且結合所處的行業、其他上市企業的相關情況,對企業的股票價值進行估計,為將來的上市做準備,“上市與否是企業自己的選擇,能否上市是法律的規定”,可參照我國《公司法》等相關規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南安市| 平昌县| 西平县| 湘潭县| 邵阳市| 富源县| 三亚市| 西盟| 任丘市| 沿河| 萝北县| 乃东县| 基隆市| 武山县| 青神县| 息烽县| 义马市| 星座| 垦利县| 昭苏县| 南涧| 渭南市| 逊克县| 巴林右旗| 景德镇市| 张家口市| 水城县| 浦北县| 古蔺县| 德江县| 华池县| 孟津县| 保靖县| 辽中县| 紫云| 长阳| 江口县| 高淳县| 广宁县| 泰宁县|